山丹县郇庄村杏花村生态休闲园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吕霞
初夏时节,走在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两旁的风景树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着枝叶,鸟儿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一幅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生态宜居如诗如画
“我们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道路很窄,两边都是房屋,去年拆除了旧房子,重新拓宽了这条穿村而过的大马路。”郇庄村村民韩龙说,如今,村里种上了花草树木,环境优美了,生态也越来越好了,吸引了很多人来观光、散步、锻炼身体,作为郇庄村村民,大家都由衷地感到自豪。
郇庄村党总支副书记马良栋告诉记者,近几年,郇庄村以绿色革命为主线,实施了森林村庄创建项目,对全村街道、巷道进行了全面绿化,栽植各类果树、风景树五千多棵,打造了园林式村庄。去年村里完成了户农户三格式水冲厕所卫生改厕任务和户土炕改造任务,改造使用率达%,并对祁连西路沿线39户农户房屋及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风貌改造。今年将对祁连西路沿线一、二社支线巷道内户农户房屋进行风貌改造,对三、四、五社巷道进行整治,栽植松树,安装花池栅栏,铺设面包砖,镶嵌路牙石,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据了解,为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近年来,山丹县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以村庄规划建设为先导,以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选择清泉镇创建省级示范乡镇,郇庄村、双桥村等10个村在全县率先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了“乡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社、社有示范户”的目标。
人才回乡引领发展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今年我省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为重点,实施了“青春兴陇”人才培育行动,大力培育、选树、凝聚一批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而郇庄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村集体经济,已经吸引了不少外出人员回乡发展。
“我们的特色是山丹手抓羊肉、爆炒鸡、金汤梭边鱼、香肘子蒸饼……”郇庄村“郇家院子”农家乐的老板郇超给顾客介绍着当地的特色美食。
郇超告诉记者,以前他一直在新疆、山丹县城做着婚庆工作,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加上郇庄村又在打造乡村旅游,他们村所在的位置是山丹县的西大门,地处国道,高速路西口,所有进出的车辆都得经过他们村,于是,他就和家人商量着回老家开了这个农家乐。
“我的农家乐是今年4月28号试营业的,刚满一个月,试营业期间每天的收入是两千五左右,平均每天有五六桌,生意还不错。在开农家乐的过程中,村上给了我大力的支持,不管是从食品卫生、对外宣传,还是银行贷款都得到了村领导的帮助,同时还给我争取到了回乡补助,我打心里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郇超说,现在的农村不比以前的农村了,各方面都很完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与其在外面打拼,还不如回家创业。
记者了解到,山丹县的下一步计划是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经营优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村对农民的吸引力,让农村能留住人。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郇庄村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的总要求,努力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路子。
“为了让老百姓有事干,有钱赚,这几年村上大力发展花卉、中药材、蔬菜、林果、田园综合五大特色产业。依托生态植物园、精准扶贫产业园,新建杏花村生态观光园、垂钓园,蒙古风情园,打造采摘、旅游、休闲、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马良栋说,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建厂房做汽车维修,以租赁的形式租出去,反过来,村民又可以给对方打工来换取劳动报酬。不久的将来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后都有一个工作的地方,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让他们对生活有更多的希望和寄托。
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壮表示,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山丹县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马铃薯、啤酒大麦、油料等主导产业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戈壁寒旱农业,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高质量推进肉羊、马铃薯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同时,挖掘传统村落、自然山水、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创新“农业+”“生态+”等乡村旅游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