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海升农业单体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
收官之年,已近尾声。盘点这一年的关键词,很多张掖人都选了“追剧”。追的是哪部剧?答案是《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是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重点脱贫攻坚题材剧目,自3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八时黄金时段播出。该剧全程在张掖市拍摄完成,鲜活展示了张掖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出张掖市推进脱贫攻坚的时代风貌,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为张掖市乃至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民乐县群众正在采摘万寿菊。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底线任务,坚持精准策略、保持攻坚态势、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看成就——提前两年脱贫摘帽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素有“金张掖”之美誉。全市国土面积3.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年4月,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5个县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确定贫困村65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户5.3万人,贫困发生率5.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年,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五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摘帽退出;年,剩余3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年,剩余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至此,全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65个贫困村、1.64万户5.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肃南县马蹄藏族乡的藜麦成熟了。
据统计,张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9.5%;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33%,增速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23.5个百分点。贫困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前3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99.96%,31个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全部建有规范幼儿园。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接续实施,个村、6.7万户24.1万人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有效提升。通村道路全面巩固,贫困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动力电全部到村。农村危改任务全面完成,共改造农村危房户,户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迁入新居,贫困村村容村貌发生深刻变化。
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要求,张掖市压实各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县区和行业部门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明确职责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制定出台《张掖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提高认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为有效防贫绘好了“流程图”,织牢了“警戒网”。
高台县万亩辣椒喜获丰收。
谈做法——稳扎稳打冲刺清零
近年来,张掖市上下一心,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着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有效落实。全市紧扣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危旧住房改造、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促进转移就业等重点领域,先后制定出台《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培育壮大贫困村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统筹,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倾斜配置,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为狠抓落实,张掖市建立起严格高效的监督问责体系,按照市级领导分工负责、包抓落实制度,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深入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帮扶,实地了解掌握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和问题整改情况,年均开展督查调研60余场次。围绕“一户一策”、产业培育、政策落实和已脱贫户成果巩固提升等重点工作,采取随机抽村、直接入户、跟踪核查、暗访通报、回访问效等方式,适时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再督查、再提升工作,逐村逐户排查,推动问题全面整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对脱贫攻坚过程中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推诿扯皮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追责问责。
特别是在辖区各县区全部脱贫摘帽之后,张掖市继续扎实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以全部农户为对象,坚持“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筛查工作。对发现的新问题,逐一细化措施,逐项靠实责任,逐个整改落实,全市“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祁连山下十万亩谷子开镰收割。
教育扶贫方面,持续巩固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效,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为全市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万元,发放各类国家助学资金.7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7万人次,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任务。肃南县已实现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并制定完善了10年高等教育奖励救助体系。
住房安全方面,重点监测全市建设年代较久的老旧土坯房、土木结构住房和沿山凉寒地区农户住房,做到不漏乡、不漏村、不漏户,及时解决新增危房户住房安全问题,扎实开展空置房、老旧房屋拆除工作。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田园美丽的“园林式”村庄。
健康扶贫方面,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分类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帮扶计划,全市共组建“1+1+1+1”签约服务团队个,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落实落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待遇,坚持贫困户参保无遗漏,实时将扶贫系统内核准身份信息的新增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全市贫困人口参保率达%,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93%左右。
饮水安全方面,今年张掖市在此前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基础上,又在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实施供水提升改造工程21项,覆盖23个乡镇个村16.13万人。健全水质检测队伍,按照要求定期开展水质抽检,生活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均符合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标准。
谋发展——乡村振兴一力当先
近年来,张掖市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护林员、易地扶贫搬迁、村组道路和兜底保障等6项专项提升行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产业扶贫方面,张掖市大力发展以玉米制种、绿色蔬菜、肉牛养殖、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及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绿色蔬菜和优质肉牛“两个百亿级产业体系”。
今年,张掖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89.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3万亩,肉牛饲养量85.53万头,羊饲养量万只,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万亩。全市65个贫困村落实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花卉、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面积10.1万亩,贫困村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扶持发展培育“五小”产业个,涉及贫困户户,实现收入.71万元。以六大区域特色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张掖市建立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机制,全市认定各级龙头企业家,建成食用菌工厂化基地16个,初步形成了以粮油、玉米种子、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向西出口农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集群。按照“能保尽保、愿保必保”的原则和“对有投保意愿贫困户的主要增收产业全覆盖”要求,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年参保农户7.1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户。
就业扶贫方面,开展“点对点、门对门”组织化输转服务,解决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和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难题。今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人,同比增加10.88%。坚持因地制宜、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围绕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通过奖补政策激励,在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城郊接合部和贫困乡村建设扶贫车间,稳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增收致富。
生态护林员方面,自年起,张掖市开始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项目。3年来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人,补助资金.8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户应拆除的旧房已全部拆除,实现复垦复绿亩。积极落实到户产业,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户家庭已全部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安置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村组道路建设方面,交通扶贫行动后3年剩余任务全面落实。共完成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4项.27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4座、村道危桥改造7座、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13项85公里,完成投资万元。
兜底保障方面,细化完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坚持保人与保户相结合,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难老人、未成年人等实行“单人户”施保政策。不断加强信息联动和比对排查,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市1.64万户5.3万名建档立卡人口中,兜底保障对象户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
如今的张掖市,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人才支撑不断强化,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更加坚实。
来源丨新甘肃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