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甘肃山丹马场,凉风习习,从远山垭口上飘过来的浮云,带来雪山冰爽的讯息。穹顶之下,绿草如茵,万马奔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丹马场地处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核心地段,是祁连山北麓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马场生态环境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作用。对此,山丹马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和红线。在确保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谋划推动改革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明确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和拓展生态产业,把以脱毒马铃薯制种为重点的现代种植业,以良种繁育和半舍饲养殖为重点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绿色无公害牛羊肉为重点的高原生态食品加工业,以马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等“四大产业”,构建具有马场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

扎实完成生态环境整改任务。通过标本兼治、点面结合、压茬推进,涉及山丹马场的8个祁连山环保整改项目现场整改工作全部完成,保护区准入、环评等相关手续全部办理齐全,并通过县级验收、市级认定和省级复核验收。山丹马场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了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出现。

认真落实生态治理建设项目。担当央企社会责任,主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9万亩,在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础上,山丹马场先后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植被恢复等项目,有效地遏制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改善。

有效降低人为影响环境风险。实施异地安居工程,在城市建设3个住宅小区,户职工从海拔米以上的山区整体搬迁到张掖市、山丹县城居住。场区常驻人口由1.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人左右,大幅减少了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立健全森林草原管护体系。年接管保护任务以来,企业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承担森林、草原和水源管护职责,辖区森林56年来从未发生火灾。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彻底杜绝了盗伐林木、乱捕滥猎、采挖药材、私搭乱建等现象,有效保护了水源涵养林,直接造福下游人民。

严格执行共牧区禁牧政策。严格落实甘肃省有关要求,将所属祁连山传统共牧区实施禁牧,制定工作推进措施,逐点逐户宣讲政策,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禁牧任务靠实到场、队、户,建立核查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格禁牧制度,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体现了中央企业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担当。

积极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依据草地类型,年度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数据,科学核定天然草原载畜量,逐户核准牲畜养殖数量,清查超载情况,将减畜任务分解落实到连队和牧户,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兑现新一轮草原补奖资金挂钩,并层层签订减畜责任书,明确减畜数量及期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补奖政策导向,确保减畜任务落实。

多策并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由于祁连山保护区内天然草原实施禁牧,保护区外草场压力增大。为此,山丹马场充分利用青割燕麦草,大麦、青稞秸秆资源,每年有计划地储备冬季饲草料,并预留茬地20万亩,加强耕地涵养水分功能,减少牲畜在草原上的采食量和放牧时间,减轻了冬季草场压力,实现草畜平衡。同时减少秋翻地面积,有效抑制扬尘,也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每年的11月至来年4月底在茬地放牧,5月至10月底进入天然草场放牧,轮牧已成为制度和职工的自觉行动。

着力提高森林草原防火能力。随着草原生态的改善,牧草覆盖度和产草量逐年提高。为防患于未然,山丹马场共投资.9万元,购置防火设施设备,修建防火物资库,成立草原监理站,建立健全各级草原监理和防火机构,加强草原监管力度,为确保草原植被不发生火灾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近年来连续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和退牧还草等工程以来,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草原植被盖度、鲜草产量显著提高。区域内草原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草产量、活立木总蓄积量逐年增加,许多罕见的野生动物也频频出现在保护区内。(王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