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悄悄的我们来了,又悄悄的离开,
我们未带走一片云彩。
早上五点离开固原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黑咕隆咚的,还没来得及等到朝霞,我们顶着晨星赶路。匆匆一眼,匆匆一面,匆匆而过,是我们丝路行的主基调。我们在车上吃了干粮,沿途呈现的是:荒漠、荒滩、戈壁、沙丘,心不禁悲凉起来,这样的地方,人何以居?人怎堪居?
然而,那条分明西去的高速公路,不断延伸着,通向远方。那自然山水的别致,那地貌迥异的新奇,那第一次遇见的感动,车进景移,窗外移动的画面,一幅又一幅,绝不雷同,帧帧珍贵无比,帧帧无缝连接,因时间不同,色彩不同,画面不同,感受也不同。不断旋转着的画面,牵引着我们的眼球,激荡着我们的思绪,鼓舞着我们的意念。眼观的好风景,滋润着好心境;轻快的心情,淡淡的喜悦,营养着疲惫的身躯,快感、满足、惆怅、奋勇前行等等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冲动,为自驾行增添了无限引力和别样的乐趣,为驴友们平添了无穷力量。向前,向前,还是向前……
好风景永远在路上。走过的千山万水,亲眼看到的风景,不由自主的抓拍,毫不做作的惊讶,油然而生的敬畏,情不自禁的赞叹,一缕缕存留在脑海,在心中常自妩媚,在情感中莫名激荡,在血液里慢慢盛开。我们一路途经同心、中卫、景泰、古浪、武威,永昌、山丹、张掖、临泽、高台、酒泉、嘉峪关等12县市,第二天夜宿嘉峪关,行程公里。
当天中午,途经张掖的时候,天空正好下起了大雨。与我同行的好友不禁兴奋起来,说:“雨后是欣赏丹霞地貌的绝佳时机”。雨中畅游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大家一致同意。张掖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资源充分,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毫米左右,且集中在6-9月份,平均气温7℃左右。在这终年干旱少雨的西部内陆,能赶上这场喜雨,真是天助我也,幸运之至。我们停好车,撑开伞,购好票,乘坐观光车到达各个观景点,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一丝甜意,凉爽的天气让我们的旅程倍感舒适,惬意增加了几分。
有人说,“赏霞绝景逢雨后,奇幻世界天生成”。丹霞地貌经雨水的浸润,色彩更加绚丽明亮。张掖七彩丹霞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极高。张掖七彩丹霞方圆平方千米,以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在米至米之间,东西长约千米,南北宽约40千米。主要有两块带状分布区,一块东起金塔寺、马蹄寺一带,向西延伸至红山村,集中分布点为金塔、马蹄、红山湾、白银、大河、红山村。另一块东起红四湖一带,向西延伸至高台合黎,集中分布点为红四湖、红圈子、板桥、合黎,最为独特的是红山湾、白银一带和红圈子一带。
站在观景台上,目视那瑰丽无比的“大扇贝”,我们不经追问:丹霞地质构造是怎样形成的?原来这种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张掖七彩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裸露的红色砂岩,经长年累月的风化剥离,和数以亿年的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外引力等自然法则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它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既有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又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
中国丹霞数十处,张掖丹霞最雄奇。瞧那数以千计的、起伏绵延的、绝无仅有的、出神入化的、若隐若现的奇异地貌,或悬崖,或山峦,或沙丘,或幽谷,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美轮美奂,各展其姿,尽显其神,好一幅“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画卷。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醉心于这梦幻般世界。
张掖的丹霞地貌吸引了诸多媒体。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牵头,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再获“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殊荣。
张掖丹霞地貌吸引了众多导演。姜文、张艺谋、钱雁秋等导演及众多电影明星纷至沓来。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张掖丹霞地貌作为外景拍摄地。
中国丹霞地貌权威专家黄进教授赞誉:“宫殿丹霞冠华夏”。他说:张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位于白庄子一带的窗棂式、宫殿式、彩色丘陵丹霞地貌是全国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中国第一,也是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拍照自不必说。手机相册证明:张掖,我来了;张掖,我来过;张掖,我的挚爱。今生看一眼七彩丹霞,却也值了。
作者:陈富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