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罗家伦游览甘肃张掖。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的诗句。

游览大西北,罗家伦两个印象极为深刻:一个是祁连山上的皑皑雪峰,一个是祁连山下的“沃野江南”。

祁连山脉绵延多公里,素有“万宝山”之称,海拔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这里密布着中国最美冰川条,是中国冰川研究的发祥地。

张掖市就在祁连山的脚下,古称甘州,是河西走廊上的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张掖向东不远,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再向东是甘肃省永登县。汾酒制曲的主要原粮——大麦和麻豌豆,就种植在这两个地方,目前也是汾酒最优质的曲粮基地。

山西杏花村距离甘肃山丹县和永登县、即便全程高速也要多公里。汾酒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祁连山下选择曲粮基地呢?

近年来,也许参观汾酒厂和了解汾酒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上流传了一种说法,说“汾酒的酿造太娇贵太讲究,地缸洗五遍、装甑用簸箕、工具见本色、一清见到底……清香就是这么来的……”。

这是否是清香型白酒的由来?暂且不论。

汾酒跑到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种植曲粮,到底有什么讲究呢?“汾酒曲”的秘密真的在千里之外吗?

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极其重要。

中国白酒界有句老话——“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这是酿酒老艺人千年智慧的总结,也是一个比喻,其中,道出了“曲”的地位和价值:曲是酒的骨头,没有了曲,酒体立不起来,味同嚼蜡,毫无特点个性。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微生物学的到来,尤其新世纪以来,酿酒界又盛传一句新术语——“水是酒之源,曲是酒之香,粮是酒之韵”。这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酿酒“三大基础原料”进行了准确的解构、定位和升级。

看来,水、曲、粮是决定酒体品质与风格的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中国白酒酒体的“三大基因工程”。

近30年来,尤其近10年来,汾酒恰恰在这“三大基因工程”上下足了功夫,进行了不惜代价的研究、投入、升级,这也足以说明汾酒复兴战略地基的牢固性和眼光的超前性!

说起汾酒曲的成名史,悠久而传奇。

历史上,名扬天下的河东神曲就是汾酒曲的前身。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秦汉之际,山西称河东郡,唐朝称河东道,宋元称河东路。

多年前的一天,北魏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来到河东,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考察河东的醋和酿酒业。

贾思勰在现存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里记载了河东神曲的制作工艺。关于晾曲,贾思勰写道:“浸曲之前,有两道工序必须进行:一是晒曲,使曲饼极干燥,曲饼要晒三到五日”等等。

河东神曲声名大震,前来学艺者络绎不绝。

当现代微生物学到来,尤其是汾酒的“三大基因工程”实施以来,汾酒曲的原粮升级战略,成为了中国白酒制曲领域的一项创举。

汾酒最优质的曲粮基地选在公里以外高海拔区的祁连山脚下,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汾酒曲的制造,从原料到工艺到养护,与其它的酒种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原粮。汾酒曲只选用大麦和麻豌豆,科学配比是6:4。而选择哪里的大麦和豌豆尤为重要,这决定了清香汾酒口感风味的高级感、清爽味、纯正性。经专门聘请的地质学家、农学家考察研究后,汾酒决定选择“高海拔产区”。这正应了那句话——全球变暖,全世界都在寻找高海拔产区。

大麦和豌豆是酿造汾酒必备的原粮,主要用来制作曲块,而麻豌豆是豌豆家族的一个稀有品种。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麻豌豆含脂肪少,能提高人体免疫细胞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生长,预防肌肉衰减,蕴含丰富的氨基类物质、植物蛋白等多种微量元素。

麻豌豆生性寒凉,在酿酒的制曲发酵过程中,能够给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非常吻合汾酒“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工艺,这对发酵温度的掌控起到很大调节作用。经过发酵的转化,麻豌豆融入汾酒后,其口感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味和风骨,饮用汾酒时,当一丝果香滑落在喉间,一种略带涩涩的淡淡豆香会慢慢呈现。细细品味,愉悦感油然而生。

从种植特性上,麻豌豆因耐寒冷耐贫瘠,一般喜好生长在贫瘠山区的背阴面,对雨水有苛刻要求,其规律一是种植前一周,一是开花后一周内,产量才会有保障。这导致了不仅品种稀缺,产量也稀缺,价格比一般的豌豆高出不少,非常珍贵。因此,成为了酿造汾酒的最佳选择。

另外,汾酒同时还选择了其他两个大麦和麻豌豆基地:一个是素有“天下十三省,冷不过桦皮岭”的张北坝上草原,一个是低温半天旱的内蒙古吐列毛杜农场。其选址亦非常讲究。

坝上草原也称“京北第一草原”,腹地在河北省张北县,种植区域地处半坡丘陵地,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通风条件极佳,是国家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吐列毛杜农场坐落于大兴安岭南麓,处于科尔沁草原腹地,北邻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属低山丘陵区,低温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土质为黑土地,略带砂性,土壤内不含重金属元素。精心挑选的这两个地方,同样是麻豌豆的稀缺产地,也是汾酒原粮基地建设版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个不同是曲种工艺。汾酒需要制作三种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工艺极为复杂,这在全行业独一无二。

有时候,世界真的很幻化、神奇,常常出人意料。

汾酒选择高海拔产区实施“曲粮基因升级”,竟然与中国白酒的“香型基因”有着某种神秘的不可思议的内在联系。

年3月,谷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微生物组的专家,曾对中国白酒现有的主流香型的分子结构进行了一次研究。在显微镜下他们发现,清香型是六角雪花型,其他香型分别是五菱型和四边型等。而这个六角雪花结构,竟然与冰川雪融水的分子结构是相同的,是一种最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构形态。

这一发现让人兴奋惊喜,也越发奇幻。

研究资料显示:海拔米以上的冰川雪融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超轻水,被科学界称为“生命之水”,这样的水,活性极强,对人体某些关闭的机关,有非常明显的激活和打开作用。长期喝雪融水,很少生病,能够延长寿命。而食用高海拔冰川雪融水浇灌的粮食,能提高牲畜和人类的体质,比如,有“高原仙米”之称的青稞,健康因子就比其他农作物高。

研究还表明:山丹军马场的军马,比起他地方的普通马,体格更健硕强壮,韧耐性更高,这些马吃的正是冰川雪融水浇灌的草料、大麦和豌豆等。

很显然,祁连山冰川雪融水浇灌的大麦和麻豌豆,比其他非高海拔产区的粮食的基因更好,用此制作的酒曲,更有劲道和风骨,清香口感更纯正。因此,汾酒曲也被称为“中国最高贵的曲”。

30年前,汾酒率先采用地下米岩溶水酿酒,开启了中国白酒的第一次品质升级;年以来,汾酒大规模实施“原粮基地工程”,其中,把最优质的曲粮基地选在了千里之外的高海拔产区——祁连雪山下,这是第二次品质升级。

一个开创了地下米岩溶水的品质深度,一个开创了地上米冰川雪融水的品质高度,汾酒的品质提升工程独辟蹊径,不得不让人侧目。

然而,作为中国酒魂,汾酒奇迹总在想象之外。

比起水之深和曲之高,汾酒的粮之广更让人震撼,其庞大的高粱基地几乎横跨了整个北国。

汾酒粮之广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