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忆革命峥嵘岁月,黑水国遗址探汉风文化,山丹马场骑马放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古城张掖绽放绚丽夺目的火花。张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今年以来,张掖市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一流旅游度假城市、红色文化旅游知名城市和公园城市“四大目标”,全力落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文物保护传承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至7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65%和37.1%。

夯实产业基础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全力实施文旅康养倍增计划,紧盯打造文旅康养“百亿元”产业集群,对现有文化旅游康养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家底,建立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库、文化旅游康养企业名录库、文化旅游康养小镇(街区)名录库。芦水湾康养度假小镇等7个文旅康养项目完成投资达11.6亿元,屋兰古镇、丹霞口民俗村等8个夜间文旅聚集区,丝路文化品鉴游等7大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等5条夜游产业链条为主要内容的夜间文旅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54个重点文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4.77亿元,省级文旅产业专项资金上报13个项目,申报资金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文旅局班子成员先后两次赴北京、上海,拜访复星集团、景域驴妈妈集团等重点企业,推动全面合作落地见效。全力保障航线正常运营,实现张掖=北京直飞,新开广州=武汉=张掖航线,加密上海航线,广州、上海实现每日一班,张掖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更加完善,通达性进一步提高。

推进品牌创建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张掖市将芦水湾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年度任务推进落实,完成全市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推进会议暨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迎检动员会议的筹划准备工作;甘州区委托第三方设计研究院设计制作度假区标识系统、景观系统,推进了度假区内特色街区功能完善和招商工作。稳步推进马蹄寺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级景观质量评审工作,目前已完成2次市级审核;推进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高标准编制《张掖市平山湖大峡谷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积极开展甘泉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甘州区确定高金城纪念馆作为景区创建主体,划定景区边界,向省文旅厅上报创建申报资料,景区道路亮化、监控设施正在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中,除3家景区整体提升外全面投入运营,平山湖大峡谷、巴尔斯雪山等景区游客量较年同期实现成倍增长,张掖4A级以上景区达20家,在西北五省64个市州中排名仅次于西安,位居第二。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旅游火起来

推出党史学习教育鲜活党课、红色题材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作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计划演出20场次,现已完成演出13场次。实施县区红色旅游游客互送计划,开发涵盖重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张掖市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和“三大研学旅游线路”,研发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产品。“红色高台初心驿站”等主题教育线路受到追捧,红西路军纪念馆日游客量保持在人次左右。全省红色经典诵读(河西赛区)比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红色文旅线路发布暨“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首发等活动在高台举行,掀起张掖红色旅游热潮。高台“1+8”红色景区初步形成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核心,红色记忆博物馆、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为辐射和支撑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聚力文化惠民深化文旅融合谱新篇

加大基层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临泽、高台、山丹县争取县级数字文化馆建设补助资金万元;加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市、县两级7个文化馆配备移动式全民艺术普及设备,推动公共阅读和群众文化艺术资源、服务向基层下沉。指导县区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市6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专项治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精品文艺创作工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荣获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第一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推进“两长”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成长城、长征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上报张掖大佛寺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等文物方面“十四五”时期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程储备项目38个。在非遗传承保护力度上下功夫,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以“文艺+非遗”的形式,向群众展示非遗之美。

张掖日报融媒体记者段晓梅

来源:张掖日报

编辑:陆泊涵

审核:屈正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