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快蔬菜产业绿色安全健康发展
索鸿宾
近年来,武山县始终坚持把蔬菜作为县域经济首位产业来抓,坚持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引领、园区带动、标准生产、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五大产业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一园一区四片两带”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韭菜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蔬菜产业有力地助推了武山县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园区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增强蔬菜的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武山建成了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良种培育、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有效带动提升了城关清池、马力北顺、山丹周庄、洛门南河和四门北山等蔬菜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全县蔬菜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武山先后被命名为全省科普示范培训基地、甘肃省农业科技园区、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坚持政策扶持,蔬菜富民产业逐步壮大。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在渭河、大南河、山丹河、榜沙河、漳河等五河流域川道地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在浅山半干旱区和南部二阴山区全面推广复种蔬菜和高原夏菜,形成“川区发展设施蔬菜、山区发展高原夏菜”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设施蔬菜钢架大棚改造提升工程,在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及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周边乡镇,新改建钢架大棚2.4万座1.7万亩。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种模式”,在半干旱山区开创并全面推广了“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武山县相继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培育(豆角、中药材)财政奖补资金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贫困群众发展正茬(复种)豆角、中药材等富民产业。年,全县种植正茬(复种)豆角5万亩,亩均收益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元以上。
坚持绿色安全,蔬菜品牌优势显著提升。制定韭菜标准化生产等14个技术规程,引导菜农使用农家肥,开展物理除虫、尾菜腐熟还田、轮作倒茬等生产技术,广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健全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检测,使武山蔬菜成为真正的绿色蔬菜、放心蔬菜。积极实施蔬菜品牌战略,“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了“盘龙韭菜”等25个蔬菜商标,18类蔬菜和30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瑞德园脱水架豆王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全县蔬菜“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50%。先后举办了五届蔬菜博览会,在促进产业提质、加大合作交流、展示综合形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武山蔬菜、天然好菜”的优质品牌形象享誉国内。
坚持全链推动,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农资生产、精深加工、冷链仓储、运输销售等蔬菜全产业链条,努力打造蔬菜产业强县。依托菜园、果园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成了鸳鸯丁门金麟生态园、洛门塔麻樱桃采摘园等一批集农业生产、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培育壮大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引进建成了中盐集团甘肃天宝塑业、顺腾水利设备、鹏飞果蔬保鲜盒等一批农资生产企业,扶持培育了金陇公司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了蔬菜附加值。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产销网络初步形成,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定点直销等销售模式全面推开,形成了“天网+地网”的营销体系,武山蔬菜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作者系中共武山县委书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