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草木摇响了时光的风铃,登上兰州黄河北岸的山头,一览黄河水一路向东奔涌;阵阵凉风袭来,马儿在山丹马场里尽情驰骋;武威市古浪县富民新村的蔬菜大棚里,装满了丰收的欢笑声;河西走廊西端的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精妙壁画穿越时光而来,见证着千年的历史……

这里是甘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行程多公里,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实地了解“草方格压沙”作业时指出,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甘肃省委、省政府带领多万陇原儿女,与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陇原大地生机勃勃,在奋斗中继续前行,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千年马场走生态新“马”路党建融合助振兴

山丹马场的牧马人正赶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人民网王文嘉摄

青草幽幽,马儿嘶鸣。初秋的山丹马场,牧马人正赶着马在草原驰骋。总面积.36万亩的山丹马场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和拓展了现代种植业、现代设施畜牧业、高原生态食品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构建了具有马场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草场的破坏,山丹马场户职工从海拔米以上的山区整体搬迁到张掖市、山丹县城居住,场区常驻人口由1.5万人下降到人左右。”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任培文说。

近年来,山丹马场主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9万亩,在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础上,山丹马场先后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植被恢复等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里的牧草生长结构得到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改善。

在紧邻山丹马场的大马营镇,很多村民靠马产业致富,大马营镇在宽阔的“马”路上奔向乡村振兴。

“刚开始建公司的时候镇里对我们支持很大,但是企业还有贷款难、发展慢的困难,多亏了融合党建为发展扫清了障碍。”山丹县天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华说。

今年3月,山丹县委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大马营镇根据发展实际成立了马产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依托山丹县天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融合9个村党组织、9个职能部门和14个经营主体,借力金融撬动,推进牧草生产加工、孕马血清采集、马匹养殖全链条发展,带动合作社和共建村农户规模养殖近一万匹,让传统的马匹养殖走上了优质产业道路。

“我家养了多匹马,每年收入有40万元左右,加入马产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后,发展中有困难可以随时提出来,各部门都会主动帮助我们。”大马营镇双泉村村民史思兴说,“今年我发动了7户群众一起养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山丹县着眼于破解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和干旱缺水等乡村振兴发展难题,探索打破条块、隶属限制的融合党建,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打造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党建共同体,通过党员共管、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责任共担、发展共荣模式,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聚。目前,全县8个乡镇和8个领域打造了党建共同体18个。”山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勇说。

“挪穷窝”步入幸福新生活产业兴旺腰包鼓

如今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古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初秋时节的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内,街道干净,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微风阵阵拂过村庄,静谧而美好。

“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这是我们以前居住的古浪县南部山区的真实写照。”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

年开始,古浪县计划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搬迁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实现易地脱贫致富。最终,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先后建成,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24万人搬出了大山。

“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这是我们对移民搬迁工作的要求。只有培育产业,才能让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张延堂说。

富民新村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但是水资源短缺,于是张延堂带领大家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以牛羊鸡鸽为主的舍饲养殖产业。但是,刚从山上搬下来的村民们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很多大棚被闲置。

张延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发动全村的党员带头种植日光温室,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手把手教村民技术。年底,全村座日光温室全部种上了蔬菜。

年,村里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万元,建成肉羊养殖基地1处,投羊只,年底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万元,比年增加多万元。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年8月21日,对于李应川一家人来说,意义非凡。这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与全家人坐在搬迁的新居里拉家常。

“那一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家现在有1座温室大棚,4座暖棚,每年的收入比在山里住的时候多了2万多元,日子过得好着哩。”李应川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

看着村民靠着党的好政策脱了贫、致了富,年近花甲的李应川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跟党走。

年10月,已经58岁的李应川郑重地向他所在的第一小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只要村党组织有要求,他第一个响应落实;有了新政策,他积极学习并向村民宣传;村民遇到了困难,他都主动给予帮助。

年3月,李应川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年5月21日,李应川正式成为预备党员。今年7月1日,年逾花甲的李应川作为甘肃省唯一的新党员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

“跟着太阳走不会冷。我要牢记入党初心,为群众做好服务,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党员。”李应川说。

文物保护兴文旅留“乡愁”乡村旅游富乡邻

嘉峪关关城。人民网王文嘉摄

始建于多年前的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而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正是如今的“守关人”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关城保护维修并不难,其实并非如此。”张斌说,“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文物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文物维修的基本准则,这都需要科学手段去修复。”

由看守保护向研究保护、科技保护转变,由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赋存环境)共同保护转变,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由探索性修缮向依托精准数据日常保养维护转变,长城保护已经进入了新模式。

与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合作保护长城的敦煌研究院,也守护着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这里见证了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一个外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我们既要让游客得到好的体验,更要保护好莫高窟。年,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敦煌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我们的团队已经超过人,在保护好莫高窟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单位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说,“我们在莫高窟探索出的壁画及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等技术,也在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文物保护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敦煌旅游资源丰富,除了莫高窟外,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景区也闻名遐迩,乡村旅游正在这里蓬勃发展。

莫高镇甘家堡村距离莫高窟车程不到半小时,作为党员的刘彩云利用甘家堡村“三变”改革的时机,带头把家里的住房重新翻修,建成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家客栈。

“我们一家5口从北京来旅游,在网上订了刘大姐家的客栈,这里干净整洁,能品尝到驴肉黄面、杏皮茶等当地美食,距离各大景区也不远,还有接送服务,真的很棒!”游客何春玲赞不绝口。

据了解,甘家堡村党总支围绕“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农村产业党建“建聚富”模式,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党支部,按照“支部+产业+农户”的工作模式,引导党员群众发展农家客栈40户,户均营业额超3万元,成立莫高田园旅游服务公司对客栈统一经营管理,农家客栈逐渐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刚开始的时候不懂经营,我边开客栈边学习,后来慢慢摸索出要打造记得住‘乡愁’、留住本土风情的农家客栈,如今,我已经开始帮助其他村民开客栈了。”刘彩云说,“敦煌文化资源丰富,我们不仅要让游客吃好、住好,还根据莫高窟壁画的故事编写了曲子戏,让游客们在客栈内就能了解敦煌文化。”

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曾经“苦甲天下”的甘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甘肃省保持脱贫村2.2万名驻村干部总量不变,并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增派帮扶力量,持续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正加快谱写“推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砥砺前行奋进新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