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日报融媒体记者 钱大伟
全县个村实现大学生村文书全覆盖,个村实现了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级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稳定增长,其中5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73个……这一张张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背后,是山丹县旗帜鲜明强化党的领导,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山丹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以打造党建共同体为抓手,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高质量融合发展,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固本——基层基础更牢靠
深秋时节,走进山丹县东乐镇城西村,徽派风格的民居小院造型优美,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道路干净整洁,卫生院、幼儿园、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
“党的惠民政策好啊!让我们也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今年61岁的城西村村民郭兴华笑着说,这多亏我们有一个好村“两委”班子,有他们在,大家安心。
今年以来,山丹县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以乡镇、村为重点,建强组织,选好班子,夯实基础,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目前,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从换届前的46.3岁降至34.8岁,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3人、占比56.8%;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也降低至37.1岁,全日制本科同换届前增加15%,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达到91.0%。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该县紧扣组织引领需求,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压茬推进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评定三星级以上农村党支部67个,启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晋五争十”行动,对自身“造血”能力弱的村进行重点扶持。同时,紧扣为民服务需求,分领域组织开展争当“焉支先锋”活动,探索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持续实地“阵地建设攻坚年”行动,改造升级23个村级活动场所,落实落细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提供一站式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融合——抱团发展促共赢
近日,在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千亩西兰花种植基地内,几十名工人正忙着搬运、分拣、包装……大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一幅乡村秋收图景尽收眼底。
“高原夏菜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还能带动全镇留守人员就近务工挣钱,现在已经成为全镇的重点产业之一。”陈户镇党委书记邹世武介绍说,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陈户镇立足寺沟村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以寺沟村党支部为中心,联合范营村、岸头村等6个村级党组织和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等25个部门单位党组织,组织成立陈户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把组织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扩大高原夏菜种植面积,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该县面对社会治理新问题、城乡发展新矛盾、党建引领新要求,尝试把融合党建作为突破口和有力抓手,打破条块、隶属限制,以共同愿景、共同需求为纽带,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打造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等党建共同体10个,合力推动党群干群关系、党组织之间、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时,在推进融合党建工作之初,该县就坚持把落脚点放在如何推动党建共同体有效运行上,研究制定需求、资源、工作“三张清单”,探索创新党员共管、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责任共担、发展共荣“六共”模式,全面推行议诺、承诺、践诺、考诺“四诺工作法”,由组织部门和牵头党委共同推动融合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集聚——人才活水润丹城
山丹县坚持引育用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吸引集聚人才,人才工作呈现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
该县制定出台了《山丹县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年)实施方案》《山丹县“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继续落实好乡村振兴人才在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本土人才向乡村振兴基层一线有序流动。组织实施“山丹之光”人才计划,在清华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设立培训基地,开展医疗人才“天使”培育、教育人才“星火”培育、农业农村人才“乡土”培育工作,组织产业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企业和合作组织负责人接受培训,开阔视野,增强本领。与此同时,该县抓好帮扶力量下沉,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作用,选派63名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业务骨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组建畜禽养殖、高原夏菜和优质牧草种植等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7个,助力乡村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