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日报融媒体记者陈海
一片沃土,38个民族。多年来,无数古老民族交相辉映,在张掖大地共同谱写了东西文化大交流和民族大融合的鸿篇巨制。祁连山下、黑河岸畔,38个民族万各族儿女秉承历史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在建设共同幸福美好家园的征途上,深刻解答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命题。
“民族团结心向党,感恩奋进奔小康。”作为古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融交汇地、西北民族历史演进的见证地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特殊的市情决定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维护和谐民族关系的至关重要性。全市上下在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和创新实践中,形成了独具张掖特色的创建做法,建立起引领带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四梁八柱”,让民族团结的七彩飘带相映成辉,交织出张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崭新画卷。
围绕“一条主线”
“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在圆满完成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之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作为“强基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着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筑牢守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张掖提供坚强保障。
编织“两条飘带”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一直以来,我市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着力编织以国博故里——山丹县、高原药乡——民乐县、裕固家园——肃南县为主的沿祁连山民族团结七彩飘带和以塞上江南——甘州区、中国枣乡——临泽县、红色热土——高台县为主的沿黑河流域主干道民族团结七彩飘带,通过串点成线,联线扩面,飘带舞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张掖大地深深扎根。
突出“三个重点”
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当好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牵头市、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样板城市为重点,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要求,通过召开全市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办以“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建设“张掖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陈馆”;参与完成省级“河西走廊民族团结和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开展庆祝建党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成果展、“手拉手心连心·各族儿女心向党”河西五市书画作品邀请展;组织河西五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互观互检互评”现场观摩暨交流推进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右旗、青海省海北州和我省临夏州开展睦邻友好走访,签订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书以及专场慰问交流演出等20多项系列活动,推动我市和友邻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
融入“四大建设”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民族地区、民族乡发展优惠政策,在抢占“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中争先进位,人均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环境保护、造林绿化、节能降耗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创建工作有机衔接,以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建设为抓手,建设民族团结、邻里和睦、诚信重礼、良好家风、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将肃南县5个乡镇、甘州区平山湖乡纳入乡村振兴重点,落实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民族乡扶持政策,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融入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办好民族地区、民族乡文化节会,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让各族群众人心相聚,精神相依。融入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持依法行政,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各级部门普法规划,确保各职级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相关细则(条例)落实。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定不移用法律来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
讲好“六个故事”
讲好“创建+生态守护”故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巩固全域生态环境整治成果,加强搬迁农牧民群众劳务技能培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拓展祁连山自然博物馆和张掖国家湿地博物馆文化内涵,大力宣扬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动人事迹。讲好“创建+红色文化”故事,以各县区红色场馆为依托,将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和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讲好“创建+历史佳话”故事,以各县区博物馆、汉明长城等古遗址为载体,用好历史典故,在布展、讲解词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回道张掖”“张国臂掖”等文旅剧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旅游资源与民族团结创新交融。讲好“创建+时代风采”故事,培育张掖中学、甘州区前进牧业、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肃南县博物馆等一大批新老典型,以榜样引领,示范带动。讲好“创建+文化繁荣”故事,将民族团结纳入精品文艺示范工程,支持各文艺团体创排展示历史风貌、体现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剧目,着力打造张掖“红色文艺轻骑兵”。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成就展等文化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讲好“创建+家国情怀”故事,依托“居中四向”的地缘优势,发挥河西学院、山丹培黎职业学院等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作用,积极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人才,展现我市在支援边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有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加强校地合作,依托河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平台,开展专门研究和干部培训,为甘肃民族工作提供张掖智慧、贡献张掖力量。
深化“十进活动”
把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在主要路段、街道(社区)显要位置设置文化墙绘、灯箱广告和大型宣传牌0多块,在各级各部门门厅、走廊制作宣传展板多块,在各单位门户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