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乐县文旅系统部分领导干部赴东灰山进行“乐知”研学活动,共同寻找历史遗迹,探秘东灰山遗址。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六坝村东米处的戈壁滩上,国道线旁。遗址呈小山丘,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为先民生活聚落地,因为古人生活居住时间长,生活垃圾堆积成“灰山”而得名。遗址表层有大量的陶片、打磨制石器等。属四坝文化类型,距今-3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5—6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开挖5米5米的探方12个,2米5米的探沟一条,清理墓葬座,出土金器、青铜器、彩陶、骨器、石器、木器等各类文物件。陶器有壶、罐、鼎、钵、盘、杯、纺轮等器物。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石斧、石刀、石环等。它们的出土对研究河西四坝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坝文化”是公元前年主要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一种早期青铜时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民乐、山丹两县境内的四坝滩,于年被考古界命名为“四坝文化”。民乐县境内现有“四坝文化”类型的古遗址两处,即东灰山遗址和西灰山遗址。

东灰山遗址是四坝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继玉门火烧沟遗址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科学发掘的四坝文化遗址,为全面认识四坝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遗址的文化层中发现的小麦、大麦、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是我国最早种植小麦等作物的历史见证;出土的砷青铜器及锻造加工特点为四坝文化铜器所独有,完全不同于我国其它地方发现的早期铜器,为探讨古代民族的迁移或青铜冶炼技术的交流传播,以及河西走廊地区与西亚、南欧等地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研学活动是推动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更是有效构建知识框架的重要举措。本次探秘东灰山遗址活动是对民乐历史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拓展、补充和深化。通过研学活动,近距离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供稿:刘爱萍核发:韩亮)

编发:武廷河

原标题:《民乐县博物馆开展“乐知”研学---探秘东灰山遗址实践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