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一个无数次登上央视等各大平台的地方,再次在这个冬天携风带雪而来,敲开了无数人的心门。日出、雪花、云海......一个个关于玉龙雪山充满诱惑的标签,散落在丽江的大街小巷,也顺势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向往。
忽然发现,那些在快时代里所遗失的美好,那些人世间难得的浪漫,竟然都在玉龙雪山存在着:不渝的爱情,清澈的星空,漫天漫地的雪,还有雪一样纯白的故事……
心底那些若有若无的渴盼,终于在玉龙雪山这里得到了肯定的回应。于是便对这个地方,生出了一念惺惺相惜,就像遇到了一个不曾谋面的知己,一个不曾相识的故人。
大约,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玉龙雪山吧,是玉龙雪山,也是心中最珍贵的角落,那里有最纯粹的色彩,有最炽烈的感情,有最简单的渴盼,也有最温柔的守候……
那么,你心目中的玉龙雪山是什么样?
“北”,是玉龙雪山的坐标!
在丽江,有两个地方。一个叫玉龙雪山,一个叫玉龙雪山之外的地方。玉龙雪山,位于丽江的北面,它是丽江人心目中神圣的一隅,每天推开窗,玉龙雪山发着光,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在丽江,无论站在哪个角落,玉龙雪山就这样静默地陪伴着每一个丽江人,而每抬头看一下雪山更是每个丽江人心照不宣的事情。进入冬季,往日静默的玉龙雪山仿佛是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回赠着每个人对它的喜爱,一场大雪之后,远远望去,玉龙雪山美如画。
进入冬季,丽江骤然变冷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雪山下雪了。玉龙雪山下雪就意味着城区将迎来降温,丽江人在默默裹紧衣服的同时,也徜徉在玉龙雪山的美景之中。于是,玉龙雪山的日出、雪景、云海......便在冬日占据朋友圈的半壁江山,更有不少的人,三五好友相邀,向丽江的北面出发,或是奔赴玉湖、或是奔赴白沙,亦或是直接奔赴雪山。对于丽江人来说,有玉龙雪山的陪伴,是一件惬意又享受的事情。
在古镇里寻一家安静的咖啡店,选择靠窗的位置,再选择一本爱看的小说,就可以安静的待上一个上午,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字的温度,在咖啡店里任由阳光温柔的照在身上、脸上,伸出双手,透过指缝远远地看一眼玉龙雪山,此刻,一切美好也就变得触手可及。
三五好友,奔赴雪山。在蓝月谷、在大索道、在牦牛坪、在云杉坪......只要你想,雪山就这样接纳着每一个深爱着它的人,它也毫不吝啬,尽情地把它的美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我想,这或许就是玉龙雪山与丽江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三多”的化身,心目中的神山!
约瑟夫.洛克曾说,与其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他更愿意死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但玉龙雪山除了深深吸引无数奔赴丽江的人之外,它更是丽江神圣所在地的归宿。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
进入年底,无数在外的游子便开始渴望回家。渴望与家人围坐火塘边的惬意,也渴望一顿杀猪饭带来的酣畅淋漓,更渴望与玉龙雪山相会。其实,对于在外的人来说,诸多的思念之中,一定有一隅是关于玉龙雪山的。另外,这份思念早已超越了民族,因为对于每个丽江人来说,它都是神圣的。
出生、长大、求学、结婚、生子,这是小会(化名)远嫁景德镇的第15个年头,15年来,回老家丽江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回来一定有那么一份美好是关于雪山的。一开始在外求学,假期回来经过丽江总是想着要去雪山玩一趟,于是小会和舍友集体来了一次玉龙雪山行。准备结婚前,带着另一半回到丽江,也忍不住一大家子前往雪山;初为人母,回到丽江,就忍不住带着孩子爬雪山。或许,雪山虽然只是一座山,但却是每个人心目中关于丽江最难以抹去的情节,饭后茶余,小会也总是忍不住和七大姑八大爷分享着那些关于玉龙雪山的美景,或许,下次回来首先奔赴的也还是雪山。
这是小会远嫁景德镇的第15年,也是梅子在北京做茶生意的第N年,每年回丽江的次数较为频繁,但她依旧忍不住带着自己的茶具,奔赴玉龙雪山脚下寻一静谧之处,赴一场与玉龙雪山的约会。看看雪山、晒晒太阳、喝上一杯茶,一切在外奔波的疲惫与心酸就这样简单的被治愈了。
除了在外奔波的他们,雪山也是每个原住民心底深深的依赖。七旬的伍奶奶在空闲的时候总爱约上村中老友,去古城里找一个地方晒太阳,顺便远远地看上一眼雪山,对于她来说,有雪山相伴,一切皆是心安。我想,或许在丽江,每个人都深深地依恋着玉龙雪山,只是很多的时候,很多人沉浸在这份依恋里却不自知。总之,在丽江,每日有玉龙雪山相伴,是莫大的幸福与享受。
在丽江,北面有山,名曰玉龙雪山,何时你会与它相见?
玉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胡世芳报道
图片:和照
玉龙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栏目聚焦文化与旅游、深耕非遗,通过等主题挖掘玉龙魅力,记录玉龙文化,通过图片、文字加部分视频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玉龙故事。
每周四定期更新。
视频剪辑:李映辉
责编:李玉婷
终审:叶鑫
监制:和云霞
主办单位:玉龙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