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甘肃省地级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1、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现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大佛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七间(24.5米),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其中卧佛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2、马蹄寺石窟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东南80余公里的临松山中,计有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和上、中、下观音洞等处。各处相距数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因山崖石质属粗红砂岩,不便雕刻,故绝大多数为泥塑。从洞窟形制和造像风格上判断:金塔寺和北寺和千佛洞的部分洞窟大约创建于5~6世纪。其中一些洞窟可能在5世纪初或更早。3、文殊山石窟: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始建于北凉时期(年-年),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现存窟龛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4、圆通寺塔:位于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城堡内,宋徽宗敕建,明天启年修。是一座砖包土藏传密宗金刚宝座塔,台基高20-40cm。塔体四周约3.31米处有砖砌护栏。台基面至塔顶高21.9m,塔座为两层叠涩须弥座,塔座边长8.71×8.78m。塔座之上是须弥山,须弥山上、下四角各设小塔一座,共计8座,上下对应,精巧玲珑。5、张掖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它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6、张掖会馆:是清朝时期山西商人在张掖经商期间所建的活动场所。位于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耸立在著名的大佛寺旁,是一个集山门、高阁、戏楼、看台、牌坊、钟楼为一体的建筑群。7、西来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西来寺巷,该寺始建于唐,明朝重建,名为“慈云精舍”。康熙三十年(年),郎法·阿扎木苏(西土人)住寺修行,后抵京谒见康熙皇帝,赐名“普觉静修国师”,颁赐敕书、银印及红字藏文经并令其统管甘州南番汉僧。康熙五十一年,慈云精舍改为寺院。建山门、中殿,还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建筑绣角画拱,藻井丹楹。云楼掩映,雄伟壮丽,一年四季香客云集,盛极壮观。后因遭毁,西来寺曾一度颓废。8、八卦营城址:是一处西汉时期古遗址,位于张掖市民乐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9、草沟井城址: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地表遗存有残砖、瓦、瓷片、陶片及明代钱币。北城有一组建筑遗址。南、北两城中间有墓群,地表可见五个高大的封土堆(俗称“中五个疙瘩”),地面散落大量青砖和灰陶残片。10、骆驼城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永胜村西,该遗址分为南、北两城。南北二城蝉联,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骆驼城遗址现已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全景式地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田、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开发史。11、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为汉代(公元前年-公元年)至唐代(公元年-年)遗址。许三湾城址平面为方形,城东西长66米、南北84米,南面开门,有瓮城。城内有建筑基址。城周围有墓群三处,有带砾石封土的墓葬余座,密集处封土相互连接。城内外地表散见有灰、红色陶片,城内曾出土过大量的“五铢”、“货泉”、“开元通宝”等古钱币和铜箭头、铜带钩等。12、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万平方米。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黄土夯筑(即“土墩墓”)。墓葬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13、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此次发掘对研究黑水国遗址历史文化价值有重要作用。14、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该遗址是继玉门火烧沟遗址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且经科学发掘的四坝文化遗址,为全面认识四坝文化的内涵和面貌提供了丰富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农作物炭化籽粒年代早到距今约年,其中小麦是中国发现的时代较早的农作物品种,为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55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