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7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甘肃发展变化”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甘肃省张掖市启动。张掖古称甘州,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颜色,是张掖带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赤色山峦、七彩丹霞、青色江南、绿色草原、红色文化、斑斓艺术……这个集戈壁、雪山、绿洲的宝藏之地,因色彩而绚烂,因山水而瑰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将以色彩卷的形式推出关于张掖的相关报道,带您一起领略这座西北偏北之城的风光和魅力。」八月的山丹县,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草原辽阔,山丹马场碧草连天;一边,戈壁苍茫,山丹长城雄浑壮美。一黄一绿,同一片土地,不同的韵味,在山丹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山丹马场:生态画卷展新颜马、军号、牧马人,是山丹马场最动人的符号。作为亚洲第一大草原的山丹马场,还是长期军队保障性企业,是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在这里,几代牧马人爬冰卧雪,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开拓进取”的牧马人精神,培育出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20世纪70年代军马繁育鼎盛时期,马匹存栏数超过2万匹,为全军提供超过1/3数量的军马,累计生产马骡22万余匹,生产粮油多万吨,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岁月无声,山河为证,山丹马场始终秉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一路向绿——围绕“新发展”理念,将原有单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老三样”种植模式,调整成以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低耗水且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为种植业结构新亮点;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自主繁育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培优工作,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共计8.8万亩,累计补播改良草场34万亩,持续实施易地安居工程,场区常住人口下降到人左右,大幅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借助“千年皇家马场”这块“金字招牌”和独特资源禀赋,着力打造“规模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产业链,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开拓进取,这是一代代牧马人扎根在草原深处的精神,他们让这片拥有多年历史的古老马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随着生态环境和林草资源的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辖区内林草植被盖度达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展望未来,山丹马场的蓝图已绘就——努力实现农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转移、新产业向山下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努力争做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山丹长城:文化引领写新篇“再长的城墙,再厚的砖,挡得住胡马,挡不住流年。”看到山丹汉明长城的那一刻,终于读懂了余光中先生的深情。山丹汉明长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被誉为“露天博物馆”。汉长城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距今多年,以壕嵌为主;明长城建于隆庆六年,距今多年,以夯土墙为主。两者虽建于不同年代,但走向长度一致,相距10-80米不等,相互并行延伸,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伫立在大地上历史与未来的守望者。近年来,山丹县为充分整合文物和文化资源,处理好长城与周边资源的关系,让文物活起来,让长城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奏响了以长城保护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发展“两部曲”。保护——突出“保护为前提”,打造主题展示。强化“保护第一、有效利用、活化文物”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健全完善保护制度,体现以保护为前提的展示利用理念,率先出台《山丹县汉明长城保护办法》,使汉明长城(山丹段)的保护工作实现有法可依;做实做优保护项目,在长城亮化、巡查步道修建、安保系统设置、保护围栏添置等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历史,注重文物本体及长城沿线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保护;全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脉络,处理好境内汉明长城与山丹马场、焉支山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关系,科学划定保护与建设范围,突出特色和优势,点轴面一体化布局,配套完成古城修复、导览系统等8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和设计方案,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融合——探索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统筹军马文化、艾黎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谋划山丹汉明长城文物景观恢复及生态旅游、新河驿旅游服务区及文化旅游廊道、山丹军马场“旅·牧·交”产业融合、山丹艾黎精神核心展示园等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项目;围绕长城沿线人居环境改善和历史景观展示,规划建设硖口驿站至硖口古城景观带,把古城内特色民宿建设与“空心村”治理、乡村易地搬迁、乡村振兴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等有机结合,共搬迁长城沿线农牧民户人,建设生态屏障区1个,完成防御造林24.7万亩;积极整合文物和文化旅游资源,前瞻性谋篇布局打造长城研学旅行基地,建设长城保护监测站、户外摄影基地、民俗旅游客栈、自驾游营地等项目,开启了山丹长城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新篇章,擦亮了“露天长城博物馆”文化名片,让文物和文化资源换发出了新时代的风采。秋风乍起时,思念落山丹。草原与长城,历史与未来,就这样在山丹县的悉心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碰撞着,交织出山丹人的似水流年。相关链接青色卷丨速展村:“江南水乡”的乡村振兴密码金色卷

临泽县:一粒种子的故事红色卷

高台县:大漠上,燃烧的星火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屠琪编辑陈香琳二审刘跃三审吴文仙梁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