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305.html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在山丹县位奇镇暖泉村有这样一位老年人,年近80岁的他一笔一划记录了暖泉村70年来的沧桑巨变。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在外面发展,对家乡的过去和现在不了解,我就想把我这一生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让他们知道自己家乡发生过事情,了解家乡的变化。”提及写村志的初衷,高仲文老人说,更多的是希望村中的年轻人了解村史,吸收先辈艰苦奋斗的正能量,为村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仲文出生于年,6岁在“暖泉古城”里庆祝新中国成立,10岁跟随父亲在村里水磨房里推磨,后来在山丹县第一中学上初中,成为暖泉村50年代村里上过初中的4名“先生”之一,毕业之后当过矿场会计,改革开放后又当过村社社长,一辈子都在跟“文字”打交道。

“年,村上搞大食堂,把村里的云盖寺拆了。”“年改革开放给我们家家户户分土地。”“年,村里暖泉河里的水干了,水磨房停了。”“年,精准扶贫开始了,给我们修建了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翻看高爷的“记事本”,不难发现,从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粮食丰收,政策改革还是婚丧嫁娶,但凡村里发生大事,他都会按照年月日简单的写在他的“记事本”里。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早就习惯了把一些村上发生的事情记在小本子上,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我才能把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村上几十年来的一部发展史了。”看看眼前已经逐渐泛黄的手写稿,它不仅仅记载着一个村庄发展变化的历程,更是珍贵的文史资料,是全村人一份宝贵的文化传承和精神财富。

“因为村上没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有些内容要和当时参与的村民反复核实才能定稿。”高仲文老人说,为了做到记录的村志内容详实,他在遇到不确定的事情时都会找一些参与的人核实,有的人家还会去好几趟,离开村子去外面发展的人,他就多方寻找电话联系,确认信息,他还参考《山丹县志》里面的内容,尽量确保所记载的内容详实。

“千古奇出一眼泉,春暧夏凉如圣水。嫦娥沐浴忘回归,文人笔下有佳联。”“有泉水冒出,冬暖夏凉,清甜可口,因此被古人称为暖泉。”“暖泉有木匠、石匠、油博士数人”“解放前的保长叫田福文。”……高仲文记录的村志里不错过任何一条线索,把人人都当做“寻根留史”的主人翁。

“我年龄大了,不会用电脑,现在都是手写稿,修改很费劲,保存不好还容易丢失,我让儿子帮我整理成电子版的,还要让他继续写下去,把它传承下去。”高仲文老人说,这项记录工作不能在他手里就中断了,他的后人要一直记录下去。

村志是一个村域的历史和现状的真实实录,也是一个村子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再现,延续着一个地方的乡村文脉,留存着其历史、温度和风骨。在村志中,高仲文还把暖泉村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特别的记载,他说从建国初期的4名初中生到现在的多名大学生,村里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村子发展也会越来越好的。

“没有想到高仲文大爷十几年如一日在默默记录村上的变化,我感到很震惊,同时也很敬佩老人的精神,感谢老人家为村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看到高仲文大爷在整理的村志后,暖泉村村支部书记张世盛说。

望着眼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高仲文老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他不分日夜、不计得失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了把暖泉村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记载下来,只是为了不让这些文化遗失,要让后人知晓,让暖泉村的历史得以展露,将村民代代传颂、口口相传的历史变成可查找的文字。(石晶周志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