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梧桐村:结对帮扶甩穷帽4月23日上午,记者随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高台县骆驼城镇梧桐村。村支书关海在刚脱贫的村民屈春家里,了解他家今年的产业发展计划。掰着指头算起来,屈春家去年的产业收入不少。试种的2棚制种苦瓜卖了1.7万元,20亩商品玉米卖了3万元,还在村里的帮助下,买了一头能繁母牛,今年年初产下了一头小牛犊。“小牛犊现在卖至少元,但我准备再育肥几个月,卖个好价钱。”屈春说。屈春小时候因意外事故,右手受伤截肢,干不了重活,无法外出打工,近几年他的母亲、妻子都患病,日子很窘迫。年,梧桐村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组织12名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屈春家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结对帮扶,党员一定要帮在难处,扶在实处。”关海说,“最重要的是,帮助群众找到一条长久稳定致富的产业路。”年,关海看到中药材效益好,就在自家50亩地里试种了甘草、黄芪,当年药材产量不错,但品质一般,勉强保本。第二年,关海专程到陇西及安徽、河北等地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种植的药材品质好,当年赚了近10万元。不少村民看着动心了,也想种药材。年,关海牵头办起了高台县拓信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关海也于当年被选为村支书,到年,已带动37户村民发展中药材。自年以来,梧桐村陆续建成了高台县拓信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晟源能繁母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勃兴紫花苜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每个合作社成立之初,成立了引领产业发展的党支部,给村民们引出了一条致富新路。有着30年党龄的关海结对帮扶贫困户张兵。张兵有轻微的智力障碍,村里人发展瓜菜制种、玉米制种、中药材等产业,精细化管理要求高,张兵无法做到。关海便指导他养殖能繁母牛。去年,张兵家出栏4头小牛犊,仅养殖一项,就收入3万余元。“我家29亩地,种植玉米、苜蓿,牛的饲草够了,多余的还能卖给村里的苜蓿种植合作社。”张兵告诉记者,“养牛不需要多费心思,村干部定期教我饲喂技术,帮我做好防疫工作,收益很稳定。”党支部将贫困户“引”上致富路,并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不落下。年,农村“三变”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梧桐村,村党支部引导3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拓信中药材合作社,除了每年每亩元的土地流转费外,还能享受到合作社二次分红。年合作社种植黄芪、金银花、甘草等中药材亩,年经营纯收入万元,共分配农户保底收益75万元,户均分红2万元。村里因残因病致贫的最后4户未脱贫户,依靠产业分红,年全部脱贫摘帽。“借助‘三变’改革,贫困户收益较低的土地被盘活了,助力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规模,提升了机械化水平。村民们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享受产业分红,生活有了保障。”关海说。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梧桐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亩和户均3头以上的基础母牛养殖示范区,村里人都在为好日子奔忙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范海瑞)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访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年,张掖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摘帽退出;年,全市剩余的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整体提前完成减贫目标。4月22日,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在接受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采访时表示,张掖市将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以生态振兴为基础,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杨维俊介绍,张掖市减贫目标提前完成,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升,截至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道路、饮水、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加快建立,确保已脱贫群众真脱贫、不返贫。回顾张掖市脱贫攻坚历程,杨维俊说,张掖市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体现为突出“一个重点”、夯实“两个基础”、强化“四个保障”。“一个重点”即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深入实施玉米制种、绿色蔬菜、肉牛养殖、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着力打造优质肉牛、绿色蔬菜“两个百亿级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贫困村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夯实“两个基础”,即基础设施建设和扶志扶智。强化“四个保障”,即帮扶力量保障、资金投入保障、政策兜底保障和基层组织保障。杨维俊表示,今年,张掖市将坚持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坚持“四个不摘”,按照“三精准”“三落实”要求,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清零,扎实推进“百日攻坚”行动,紧盯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扎实细致开展工作,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杨维俊表示,年以来,张掖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一园三带”绿化造林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农村“三变”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扩展。下一步,张掖市将加快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壮大“六个区域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优质肉牛和绿色蔬菜“两个百亿级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戈壁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共享农庄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在系统整治保护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一园三带”造林绿化建设,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薛砚)图片新闻山丹县甘肃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脱贫。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来源:甘肃日报编辑:高丽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8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