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政泽
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兴水治水思路,认真组织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跨越,全县水务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治水兴水宏伟事业乘风破浪,绘就了一幅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水务精彩画卷。
新成效:17.1万余名群众用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他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大马营镇、霍城镇都是山丹较偏远的乡镇,供水矛盾突出。大马营镇磨湾村村民陈学孝说:“以前我们挑水都要走十多分钟,而现如今,我们村家家都通了自来水,自来水接到灶台边,热水器接到卫生间,用水既干净又方便。”来自村民朴实的话语,折射出山丹县乡村接通自来水后,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看天求雨生活难,现在有水保障好种田,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滋润。”指着矗立在远处山头建成的东湾湖水库,霍城河水利管理处处长汤贵仁欣喜地说,自实施“三农”供水工程后,优质干净的水已通到家家户户和田间地头,霍城镇的多名贫困人口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村民发展设施养殖、种植油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大马营镇、霍城镇都是山丹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田水利项目以来,数以万计群众受益的缩影。
据了解,山丹县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积完成投资2.12亿元,有效解决了8个乡(镇)个村3.98万户17.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深入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建成干支渠道条、.43公里,渠系建筑物座,斗渠条、9.7公里,农渠条、.8公里,机电井眼,配套农田灌溉面积9.41万亩,建成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个,5万亩以上中型灌区1个,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聚焦民生水利,山丹县在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山洪灾害治理及城乡供排水项目建设等方面都下了大力气,花了大工夫,加快构建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新进展:水利水务改革纵深推进
水利改革披坚执锐。近年来,山丹县进一步深化水利水务改革,在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基层水务服务体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骨干水网建设等方面将改革纵深推进,部分改革取得重点突破。
水务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山丹县是甘肃省18个最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立方米,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摆脱水危机,夯实发展基础,山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水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水利改革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吸纳资金,引进技术。年,山丹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与甘肃省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推进山丹县城乡水务一体化经营合作协议书》,注册成立的甘肃水务山丹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按照市场化运行与管理的方式,负责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工作。这是“破冰”之举,是山丹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破解水资源瓶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手笔谋划,形成了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水务一体化的新思路,这一项改革山丹走在了全省前列。
水权水价改革渐入佳境。近年来,山丹县通过稳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全面落实节水行动,并以马营河灌区为水权分配试点,依据用水需求和节水技术应用等情况,将用水指标逐级分配到乡镇、村社、协会和农户。严格制定了《山丹县深化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全面复核完善地下取水井计量设施的基础上,修建支斗渠量水堰40座,建成渠道自动化量水设施26处、水权水量交易分中心1处。依托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精准推广以管灌、滴灌为主的灌溉节水技术,常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4.5万亩,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3%。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山丹县在“放管服”改革上狠下工夫,创新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完成了水行政“三单一网”权利清单梳理工作,编制完成了取水许可等14项许可事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梳理出“最多跑一次”行政权力事项4项,公共服务事项2项,简化了办事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水利行政审批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河清泉水、一个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生动诠释山丹县水务改革新作为、新成效、新气象。在打造“资源水务、民生水务、生态水务、创新水务、法制水务”的新征程上,山丹县水务系统工作人员正奋力扬帆谱新篇。
新典范:水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面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山丹水,依依一步一回头。”是文人墨客对山丹河最动情的描述。
“未设河长以前,山丹河不仅水脏,水质不达标,而且白色垃圾多,夏天更是臭气熏天,现在这些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如今,我每天早上都会和老伴到沿河步道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着山丹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山丹县清泉镇南关村的李玉琴已经在山丹河边生活了十多年,每每说起山丹河的变化,她都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
山丹县水务局局长、河长办主任王开国介绍,山丹河,古称弱水,是山丹人民的“母亲河”。河流穿城而过,承载了老一辈人的记忆。年,山丹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山丹河改造提升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做活水文章的惠民之举,依托项目建设,对山丹河城区段实施河岸整治工程,解决了河道被随意侵占和河道内乱倾乱倒垃圾的问题;年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基本上实现了城市生活污水集约化排放规模化处理;年7月,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国安桥至山平公路桥2.1公里河段开工建设,年4月初开始试放水,4月底山丹河城区段实现全线注水,这里已成为山丹县人民观赏游玩的新的景观带。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全县河长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得益于县、乡、村三级名河长的共同努力。
年,山丹县多次组织水务、环保、河长办等部门,针对各乡(镇)河长设立、制度出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落实、“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进度等情况进行多次专项督查并进行通报,促进了各地河长制工作均衡推进。认真组织实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取缔入河排污口18处,拆除违章建筑物20处,清理河道生产生活垃圾余吨,打击河道非法采沙行为2处,关闭退出河道采砂洗砂场26家,拆除生产生活房屋平方米、采砂洗砂设施设备25台(套),平整采砂坑道42处,设置防护围栏32公里,保证了河道的整洁畅通。
“在山丹县东乐镇、镇党委、镇政府大胆探索创新,采取“党建+村规民约”方式,把河长制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范畴,率先制定河道管护村规民约,并作为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来抓,纳入村支两委成员和党员同志参与河湖管理的职能职责。”山丹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张天锋说。
据了解,年,山丹县全面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建成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名河长已覆盖该县所有河流和水库,县乡村三级全面组建了河长制工作机构,建立了河长制工作六项基本制度,设置河长公示牌块,开展河长巡河活动次,编制完成了5条县级河长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