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小小的厕所关系着大民生、大文明。年以来,一场向千年旧习宣战的“厕所革命”,在山丹县东乐镇全面铺开。
为强力推进“厕所革命”,东乐镇把推进“厕所革命”这样一件“小”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污染的一项“大”工程来抓,坚持不懈地推进“厕所革命”,千方百计把这项长期影响百姓生活品质的短板补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村群众转观念、改陋习、促文明、建新村的新路子。
从“脏乱差”到“亮净美”
干净的小屋,墙面和地面铺着瓷砖,淋浴喷头、抽水马桶、洗手池一应俱全……走进东乐镇城西村生态宜居村庄搬迁点张统钊的家,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我们的厕所和城里楼房上的没啥区别,从老家到现在,我们这厕所变化可以说是‘三级跳’。”张统钊说,在老家没搬迁的时候,祖祖辈辈都上旱厕,“夏天臭烘烘,苍蝇乱嗡嗡,雨天污水四溢,冬天上厕所冻屁股,老人、小孩还容易摔跟头,清理起来又麻烦,现在好了,厕所里干净卫生,随手一冲,一点味儿也没有,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上厕所方便多了,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档。”
正如张统招所说: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过去东乐镇农户厕所的普遍写照。
农村厕所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东乐镇在学习借鉴武威、民乐等地农村改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样板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累计在大寨、大桥、城西、五墩村等9个村实施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改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设卫生厕所户。
“旱厕改水冲,方便又干净。咱农村也要来个‘厕所革命’。”大寨村的老党员刘克弟,如今也熟知“厕所革命”这个热门词语。对农村而言,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谈起“厕所革命”,许多村民话语中满满的都是幸福感。“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农村改厕尽管是好事,但不一定好办。说起年刚开始动员村民厕所进屋,该镇大寨村村党总支书记刘育才所说:“最初,水冲式厕所并不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一方面不少群众群众“不愿改、怕花钱”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这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陋习使然。”
对此,很多村民也深有感触:“改厕之前,总觉得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现在看着家家户户厕所都那么干净,院子里其他地方的卫生自然就好搞了。”
为赢得群众的支持,该镇通过采取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体验、外出学习、农户评比等措施的同时,在农闲时向群众宣传改厕标准和奖补政策,通过政策宣传、算账对比,让农户明白政府补多少、自己花多少,解决群众思想疑虑,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众改厕积极性、主动性,从“要我改”逐渐变为“我要改”。
政策对头了,群众的干劲就上来了。村民纷纷要求进行改厕,从“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如今,在东乐镇,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正在改变着乡村环境,也为农村群众带来了卫生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既要“面子”美丽也要“里子”厚实
建好厕所是一方面,后期的维护管理更关键。东乐镇党委政府对此早就有充分的认识。“厕具由谁来维修,粪液由谁来抽运、处理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与否,关乎农村改厕成败。”东乐镇人大主席马驰说,只有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农村改厕才能得到群众支持。
“三分建,七分管”。该镇各村都成立了由1名村干部和2名懂技术的群众组成的村级维护服务队,及时开展跟踪服务,积极探索建立起一套“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管护长效机制,形成了“村级维护服务队—村干部—镇分管领导”的管理协调网络,切实解决了管护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管护工作,做到了“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有效避免了卫生厕所因后期管护不到位留下的诸多诟病,巩固和扩大了农村改厕工作成果。
“乡村要美丽,厕所要革命。下一步,我们既要抓好改厕工作,也要搞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人美、家美、村美”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行动开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卫生改厕、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治乱、“美丽庭院”创建以及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自觉革除生活陋习,才能使‘厕所革命’成为促使村容村貌得改变、环境卫生得改善、民生水平得提高的‘民心工程’。”该镇负责人表示。
从祖祖辈辈上茅厕,到在家里干净亮堂的卫生间里如厕洗浴;从村里鸡鸭牛粪遍地、污水横流到村容干净整洁,“厕所革命”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发生着变化,为东乐镇发展提升了“颜值”,为农牧民生活增加了“品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