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资料图
市文化馆提供苗红摄
▲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民歌传承人教唱资料图
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杜成峰摄
▲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婚俗资料图
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富集了除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景观;这里深厚的农耕游牧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宗教文化、无与伦比的边塞文化和发达的商贸文化兼容并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凝结着先辈智慧、彰显着张掖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服饰资料图
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国家级非遗项目甘州小调展演资料图
市文化馆提供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使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省级非遗项目杖头木偶戏参加全省非遗保护成果展资料图
市文化馆提供
狠抓项目建设,非遗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切实加大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河西宝卷、裕固族服饰、裕固族婚俗、裕固族民歌、甘州小调)、省级非遗项目33项、市级非遗项目项、县区级非遗项目项;有国家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56人、市级传承人人、县级传承人人,保护项目涵盖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门类。积极建立支撑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保障体系,市县区累计投入2亿多元,建成省级非遗工坊13家,非遗保护传承中心5家,非遗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23家,各级重点项目传习所60多家。
▲河西宝卷传承人在民乐县“二月二”民俗节期间进行宝卷念唱
市文化馆提供
实施重点非遗项目保护工程。争取非遗项目资金、传承人保护经费多万元,对河西宝卷、裕固族民歌、九曲黄河灯阵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进行了系统性保护;整理编辑出版了《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张掖民俗》《绿水青山·新张掖》等书籍30多部(套);实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拍摄制作《张掖非遗》微纪录片18个,高台铁芯子等省级项目专题片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婚俗纪实片《西茂的婚礼》1部。年争取甘州小调、裕固族服饰2个国家级项目保护资金万元;向省厅推荐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工坊2家;张掖丝绸之路非遗博览体验中心项目启动可研;省级裕固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成功。
▲肃南县裕固族服饰、手工技艺展示
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积极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成功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裕固族传统民俗),“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高台县宣化镇:秦腔演唱、民俗表演,民乐县丰乐镇:八仙灯会戏,肃南县明花乡:裕固族传统民俗,甘州区:甘州小调),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临泽县非遗项目四月八河灯会资料图
临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深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今年以来,市文广旅游局在多年来广泛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与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达成非遗普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全市非遗资源田野调查工作;制定印发了《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全市非遗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张掖举办
市文广旅游局资料图朵新胜摄
精心策划组织,非遗传承展示活动广泛开展
非遗品牌活动影响巨大。我市把保护传承活动作为彰显地方特色的有效载体,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精品活动。持续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张掖市非遗集中宣传展示活动,年非遗展演活动被央视报道;承办了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包括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成果展、“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主题晚会、甘肃省非遗影像展等七项活动,参与群众达5万多人,点击量多万人次,受到中国旅游报、文旅中国、新浪等10多家国家级媒体和每日甘肃网、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等多家省市媒体报道,对推动张掖非遗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助力张掖发展文旅行业会展经济、促进“非遗+旅游”引领业态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开展非遗项目“刺绣”进校园活动
市文化馆提供
传承展示活动广泛开展。组织传承人坚持开展传承活动,每年对传承人进行绩效考核,全市正常开展传承活动的传承人占90%以上。近5年来,结合“非遗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春绿陇原”文化惠民演出等大型活动和春节、元宵节、“中国旅游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祁店冬至民俗文化节、九曲黄河灯阵民俗节、元宵“惊牛”民俗文化节等各类非遗传承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7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达1多万。
▲开展非遗项目“剪纸”进校园活动
市文化馆提供
▲民乐县省级非遗项目“顶碗舞”进校园
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在市内16所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裕固族服饰等18个非遗项目引入课堂,每年运用视频、音频、多媒体等方式,提供教学道具个(次),服装件(次),开展表演50场,展览展示57场,课堂教学课时,实践学习课时,参与学生达多人次;挂牌设立张掖市非遗(传统戏曲)传承示范基地3家,组建了全市第一支传统少儿社火队。
▲河西宝卷舞台剧《宝卷印象》剧照
市文化馆提供
▲肃南县民族歌舞团(民族歌舞传承中心)
歌舞剧《裕固儿女心向党》剧照资料图
深入挖掘内涵,非遗文艺创作交流成绩斐然
非遗题材舞台艺术创作持续繁荣。以非遗为素材组织创作编排了《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宝卷印象》《甘州民谣》等特色剧目,获得全国奖项2项,省级奖项4项;非遗舞台剧《宝卷印象》入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扶持项目并在河西地区巡演;《甘州民谣》《甘州古乐》多次参加省市重大演出。创编裕固族广场舞《骨铃声声展新颜》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创排首部裕固族大型室内器乐《吉祥祁连》已推荐参加全省“群星奖”,创作《巧手绣出幸福路》《囍》《赛堪拜》《我的家乡我代言》等非遗音乐舞蹈曲艺节目10多个。
▲裕固族服饰国家级传承人柯璀玲参加“首尔中国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市文广旅游局资料图
▲山丹县非遗传承人周玉梅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现场展示烙画制作工艺
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创编裕固族歌舞、非遗展演首出国门进行“欢乐春节”演出,随后河西宝卷、甘州小调、裕固族民歌等非遗节目先后亮相韩国、埃及、毛里塔尼亚、突尼斯、波兰、匈牙利等13个国家和国内30多个城市,让不同地域观众领略中国非遗、张掖非遗的文化魅力。
▲河西宝卷传承人陈多祝进行线上直播
市文化馆提供
▲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秦腔戏曲传习所
朵新胜摄
▲高台县骆驼城镇河西宝卷传习所开展传习活动
高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非遗传承传播途径不断拓展。全市60多家非遗传习所依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传习活动,年春节期间甘州九曲黄河灯阵、民乐民间社火、山丹耍龙等12个非遗项目、60多名非遗传承人累计线上发布教学短视频多条次,浏览点击量达多万人次。张掖非遗多次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住乡愁》《美丽乡村》、人民网、国家公共文化云等40多家国家、省级媒体报道。
▲《中国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