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仲夏,万物竞茂,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高原夏菜长势喜人、喜获丰收。在本村高原夏菜加工储备基地,工人们井然有序、紧锣密鼓地搬运、分拣、包装好15吨优质西兰花,装车发往上海,经广西防城港出口至新加坡。
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今成为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从年0收入增长到年30万元。一项项可喜的成就,得益于寺沟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定位,以党建链引领高原夏菜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支部领航把好产业发展“方向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山丹县深入实施“雁阵培育”计划,稳固发力选优建强村干部队伍,以李玉兴为代表的“双好双强”型致富能手进入村班子。年,村党支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立足实际转型发展西兰花、甘蓝、红笋等高原夏菜产业,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焉支带富先锋”活动,7名村班子成员带头包种大棚、28名党员包抓生产,引领户群众踊跃种植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受益”的致富路。
全村上下一茬接着一茬干,累计流转土地余亩,盘活村集体土地和撂荒土地余亩,新建钢架大棚座、高标准育苗室74座,带动96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万元。寺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李玉兴被评为“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
党建融合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寺沟村开展蔬菜种植试验示范,对8个新品种的生长、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寺沟村种植的西兰花品种,这是党建共同体“需求、资源、工作”三张清单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难题的生动实践。
面对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农业边缘化和干旱缺水等乡村振兴发展难题,年,寺沟村依托高原夏菜产业,融合周边5个村党组织、3家合作社、县农业农村局等7个部门单位打造陈户镇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成立非建制性功能型党委。共同体党委围绕产业发展提出“需求清单”28项,成员单位结合职能优势开列“资源清单”35项,精准匹配形成“工作清单”32项,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技术指导等问题25个,争取各类资金多万元,引进畜牧、农艺等专业人才3名,将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
延链强链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为实现高原夏菜产业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寺沟村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引进攸幸(上海)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外地客商,建成占地3.4万平方米的附属产业基地1处,续建产业基地2期项目,升级建设蔬菜精选车间、恒温库、一体化冷库、泡沫箱生产线等配套设施,形成了集育苗种植、蔬菜加工、储存保鲜、冷链物流为一体的高原夏菜全产业链,产品内销上海、南京等地,外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
采取“统购农资、统种农田、统销蔬菜”方式,以强村带弱村,带动周边岸头村、张庄村等种植高原夏菜,耕地纯收益由原来的元提升至元以上。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标准的推广普及,辐射带动山丹县清泉镇、位奇镇等乡镇建设高原夏菜产业园区,形成“以点串线带面、多级联动突破”的发展格局,“菜”产业成为山丹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富民产业之一。
深化改革共享产业发展“丰收果”
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原来村上没有产业,我们都在外务工。现在村里产业做起来了,每天既有钱挣,又能照顾家里,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陈户镇寺沟村村民张树文乐呵呵地说。
年,寺沟村积极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注册成立了山丹县寺沟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与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将高原夏菜产业基地及附属配套设施入股经营。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每年经营利润的45%用于村民分红,48%用于公司管理发展,7%用于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又分好“蛋糕”,累计投入集体经济资金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蓄水池2座,对16户农户住宅进行风貌改造,新建日处理量50吨的污水处理站1座,改造升级党群服务中心1处,让群众最大限度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山丹县委组织部赵建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