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

前面对张掖方言做了一点简单的整理,在网友中多少有点反响,说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张掖方言中还有一些字的读音很特殊,显得比较别具一格,极具地域特色。

这些字的读音,既不在一般张掖方言的读音规则范围之内,又与普通话的读音相去甚远,因为缺少横向比较对象,又难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一种方言范畴,更增加了其神秘感和可研究性。现在,再加以整理,以飨读者。下面,就举几个特殊的例子。

例如“说”,普通话的读音是“shuo”,张掖方言拼音中,甚至兰州方言拼音中,都拼作“fo”,这与其他sh声母的字的读音声母变化为“f”的规律,大相径庭。其他字都是声母由“sh”变为“f”,韵母没有变化,比如“水”字张掖方言读作“fei”,声母变化了,但韵母没有变化,但“说”字不但声母由“sh”变为“f”,韵母也由“uo”变为“o”,整个字的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相去甚远。

再比如“去”字,普通话读音是“qu”,这个毫无疑义,但在张掖方言读作读作“ke”,甚至是“ker”,同样,是声母韵母与普通话读音截然不同。比较奇怪的是,“去”字的这个读音,有一次我看电视访谈时,居然听到在云南某地的读音与张掖方言的读音一模一样,可惜当时没看清楚到底是云南的哪一个地方,很是遗憾。在山丹县和民乐县icon的部分地区,又把“去”读成“qi”,声母与普通话的读音比较无改变,但韵母却变化了,更为特殊。

再比如“街”这个字的读音,看了很多相关文字,发现全网其实都很纠结的,在全国大部分地方方言中,都读作“gai”,张掖方言也不例外,同样读作“gai”,和普通话的读音“jie”,格格不入。与“街”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解”字,在张掖方言中,部分地区也读作“gai”,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读音只有在老年人口中才能听到,40岁以下的人群对此已经很陌生了,说明该读音已经逐步走向了消亡的边缘。

再比如“裤”“娃”和“乌”的读音,也很独特。相较于以上所举例子的字的读音,这两个字无论声母,还是韵母,基本和普通话的读音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发音过程中,“w”和“u”的读音,由于发音部位的原因,却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在普通话中,普通话的w和u,为圆唇音,发音部位是双唇,上牙不碰下唇。但在张掖方言中,却统统是上牙碰下唇,所以拼读出来,与普通话的读音就有了天壤之别。这应该与发音部位以及发言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比如像把“瑞”读作“wei”,“雷”读作“lui”,“上”读作“hang”,“被”读作“bi”,“来”读作“lei”,“横”读作“hun”或者“hong”,等等等等,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方言是一个地区独有的语言,汇集了一个地区特色的文化。有人说,方言如果能够被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去,说明该地区有强势的经济或者文化的影响力。粤语和广东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和保留方言,与普及普通话并不矛盾,学说方言,也并不像有网友所说的那样存在自卑感,而应该是满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