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大棚,一派生机;村庄街巷面貌,焕然一新……初冬时节,穿行在山丹县的田野乡间,处处涌动着决胜脱贫、合力攻坚的工作热潮。山丹县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省18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也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年底,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1.4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29%。面对贫困,该县全民聚力、众志成城发起“总攻”,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至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从9.29%下降至1.85%以下,如期完成了既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成功退出贫困县行列。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和“1+17”精准扶贫方案,建立市、县、乡镇、村社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全面推行“挂图作战”,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条块联动、上下齐心、主抓靠县、落实在乡、行动在村的工作格局。同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及问责办法,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组织领导不力、群众满意度低、“七个一批”“六大工程”等重点工作落实不力进行问责。大马营镇圈沟村地处冷凉山区,大部分土地为山滩旱地,主要种植大麦、豌豆等耐旱农作物。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实际,动员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大力扶持成立山丹县金樽源农牧有限公司,引进机械化菌棒生产线,新建年产百万袋香菇、木耳菌袋生产线1个,目前已投产运行。圈沟村党支部书记曹杰告诉记者:“公司年生产量在多万棒,常年用工40多人,这些人都是周边村社老百姓,其中有一半是精准扶贫户,有效带动了他们增收致富。”为保证食用菌品质,村上还与省内“农字号”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协议,运用“水帘式温控”“立体型育菇”生产技术,采取“统一建棚、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目前,该镇共新建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多座。预计今年全镇食用菌年菌袋生产能力达万袋以上,香菇产量达吨左右,实现群众增收0万元以上。自然条件有限,怎么脱贫?位奇镇的解决方案是培育龙头,打造产业扶贫引擎。该镇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抓手,在芦堡村组建龙腾科技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持续获得收益。王红霞是位奇镇芦堡村四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家中劳动力少,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后来她成为龙腾公司的一名员工和股东,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到多元的务工收入,一年还可以分到多元的分红。谈起甘肃龙腾公司给她带来的实惠,王红霞喜笑颜开。位奇镇芦堡村党总支书记郭常林介绍,企业的成立不仅带动芦堡村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贫困户增收,使该村2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现代农业奖补资金0万元,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县13个重点贫困村,总结推广“村抓一项特色产业、户建一座种养棚圈,人学一门致富技能,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覆盖贫困户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建成电商扶贫示范村13个。年至今,该县累计投入各类精准扶贫资金12亿元以上,其中县级财政投入资金达多万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44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达%,13个贫困村便民金融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老军乡硖口村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人。近年来,该乡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认真实施,强力推进,去年该乡国道沿线套特色民居住宅拔地而起,成为今天蔚为壮观的硖口新城,硖口村建档立卡户全部完成搬迁安置。同属老军乡的潘庄村,如今远山掩映下的水泥路“穿梭”在田野与村落之间,主街道两旁整齐排列的路灯精致亮丽,粉刷一新的房屋、宽敞整洁的庭院,处处洋溢着蓬勃气息。“水泥路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房屋也改造一新,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提及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民杨宗仁的喜悦溢于言表。目前,全县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实现联通、移动3G、4G无线网络全覆盖,贫困村面貌得到彻底改善。同时,该县从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入手,不断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加快脱贫步伐。至目前,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巩固率达99.72%,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全县新农合基本医疗参合率达99.8%,一次性治愈的贫困患者救治率达%、贫困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率达%……众志成城,志在必胜。如今,已成功脱贫摘帽的山丹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又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0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