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内容。今年以来,老军乡立足破解“空心村”治理难题,以生态搬迁为契机,全面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抢抓搬迁“及时雨”,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房子宽敞明亮、环境优美,能购物、能娱乐,生活便捷、办事方便,在这里生活舒心得很。”看着明亮的新房、宽敞的街道、优美的环境,刚搬入丰城新村的王国锦频频点头称赞。
重搬迁、调结构、促发展。老军乡立足全乡整体凋零、周期变化、自然分裂三种类型的农村空心化实际,坚持把生态搬迁作为乡村示范创建、农村空心化破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抓手和治本之策,顺应群众意愿,打破村域界限,系统规划布局,按照“拆旧房、建新村,腾周边、集中心”的搬迁思路,累计拆除隐患的破旧房屋户,在国道边新建布局合理、风貌凸显、环境优美、设施便民的集中安置点1处,统一规划建成安置房92套,让群众早离“忧居”早住“优居”。同时,整合土地、项目等资源,打造交通服务、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基地,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发挥党建“引领力”,打造精细服务“聚能环”
晚饭过后,丰城新村广场上响起了最炫民族风,老年人围着棋盘横马跳卒、车攻炮轰不亦乐乎,孩童们你追我赶、嬉戏玩闹......老军乡集中安置点上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今年以来,老军乡按照“原籍管地管林,新村管房管人”的原则,将丰城新村单独划分为1个网格,组建起由机关干部、“三官一师”、党员联系户组成的网格服务力量,采取“五个到户”工作法(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把各项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同时,乡党委联合卫生院、中心校、派出所等乡域内企事业单位,成立综合协调、医疗卫生、水利应急、电力保障、教育关爱、金融服务、社会治安等志愿服务队7支,结合群众需求,在丰城新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场次,用心、用情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疑难事、揪心事、操心事。
“活动有场地、服务有保障、遇事有人管,还能和一帮子老友下下棋、聊聊天,住在这里一点不比县城差。”老军乡丰城新村村民李得贵一边下棋一边感叹道。
办好群众“烦心事”,奏响乡村善治“和谐曲”
“常态走访+小院议事就是基层工作的金钥匙,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晴雨表’,它让我们打开了群众‘心门’,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这是老军乡副乡长王志兴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该乡乡村干部日常开展工作的真实感受。
为切实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丰城新村用好发挥乡村干部、“三官一师”、党员联系户等网格力量,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等活动,并将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定为群众说事议事日,设立百姓议事厅和邻里议事小院2个,引导群众共商共建共谋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村级事务,真正做到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
“不管大事小情,只要常进百家门、常听百家言,必能得知百家忧,再去邻里小院说一说、聊一聊,必能做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丰城新村党员联系户车宗贤介绍道。今年以来,该村深入开展“敲门看灯”、邻里议事等活动,累计收集民情民意15条,帮助群众协商解决邻里纠纷、医疗保障、务工就业等群众身边关键小事12件。
打好创新“联动牌”,跑出为民解忧“加速度”
从事件提交到上门服务,李得贵在“老军易办”咨询的养老保险认证事宜,不到10分钟,就有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办理了……在家办事,让丰城新村的老李爷感受到了小小的幸福感。
今年以来,老军乡大力推行接诉即办改革,依托村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