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浪”汉意为“采薪”,这是流行于拉卜楞历史久远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没有具体规定。大凡每年农历六月,适逢草原碧绿、羊肥牛壮时,僧俗民众便不约而同地带上帐篷、锅灶、美食来到草滩。僧人一般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群众或一家、或几户一起,欢聚草原共享天乐。这就是拉卜楞一年一度的“香浪节”。

久远的历史“香浪”历史由来己久。据传,拉寺初建时僧侣只有数百人,因附近施主少,寺院布施有限,难以维持僧侣正常生活所需,特别是燃料问题更难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僧侣们每年在固定时间赴野外采薪,这就是“香浪”形成的最初原因。“这种习俗延至拉卜楞寺主嘉木样四世尕藏图丹旺秀大师时,大师进一步明确了‘香浪’的制度。规定每年有三、四、五,六,八,九月份为·香浪’活动的时间,每次香浪为3至5天,并要求各扎仓’(学院)集体活动,非“香浪日不得进山”。由此沿袭、不但寺院僧尼过此节日,面且成为一种群众性,大众化的邻游活动。香浪节是僧倡外出为自己采伐荣火时,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于是在外住宿数日面相沿成俗,广大群众则是通过仿效僧众“香浪”习俗,年复一年,天长日久,便加入其内,直至成为今天规模盛大的民间性.集体性节日,距今已有多年历史。“香浪”是拉卜拐人享受人生的节日,没有丝毫宗教气息。节日内容与佛教教义没有任何联系,完全是僧俗与自然的沟通

美丽的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南13公里处,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草原的部分,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传说,这里曾经是格萨尔王桑祭神的地方,这里以其优良的草场和历史上多在此举行盛大的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而享誉西北藏族聚居区。桑科草原属于草间草原,平均海拔超过米,草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地形起伏级和,宽广无垠,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是甘南州的主要畜产品基地。夏季的桑科草原绿草如菌,似一块天然地毯铺展于天际,狗丽悦目,大夏河从草原上蜿蜒浚过似一条哈达飘落于绿毯,在桑科水电站水库区,水波荡课,请激见底,蓝天,白云映入水中,充满诗情画意。在辽阔的桑科草原上,牛羊点点,帐篷星罗棋布,帐篷上效烟袅袅,马背上牧歌飘荡。高原牧区的景象好似一颗额珍珠洒满了绿色的草原,像是织在碧玉毯上的俊美的图案。在这里,牧民的风情得到典型展示。

桑科草原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绿茵中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天高气爽,是草原旅游、避暑和体验藏族游牧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旅游场所,一派桃源仙境。每到夏季苏鲁花,山丹花等各色野花竞相开放,使人仿佛置身于天堂,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是这里的“黄金季节”。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桑科草原成为中外游人旅行观光的热点,自年起,这里设有多处旅游点,他们给旅游者提供夜宿帐篷、传统藏餐、风味小吃,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藏服出租、骑马比赛、民族工艺品等服务。游人还可穿上藏族服饰,骑上骏马或者牦牛,信步没游草原,尽情领略藏族牧民的民俗风情。游客在这里可以真正回归自然,充分领略藏族独特的游牧生活风情。

欢腾的草原心声六月的拉卜楞,正值农闲时节,此时云朵雪白,远山瓦蓝、草原碧绿、气候宜人。几天时间,草原坦荡的胸膛上,布满了星星点点般的雪白帐篷,在鲜花如锦、香气扑鼻的草滩上,在深沟陡谷的草坪上,在黛青苍绿的森林边,在青绿盛长的田野旁,都是一簇簇、一从从如云如花的帐篷。帐篷有的呈马鞍型,有的呈莲花型,有的华丽富贵,其上饰有各种本民族传统图案,一座座似大鹏展翅,又像彩蝶振翼翱飞,这里汇成了帐篷烂漫的花海。帐篷前方的银桑台上青烟飘散,藏家人通过这袅袅上升的桑烟把诚心、虔诚上告众神,祈愿心目中的神灵、佛祖保佑草原儿女中安吉祥、幸福安康。期间,人们讲究吃、喝,唱、跳。帐篷内,家主在长条藏式炕桌上摆有自己酿造的醇香美酒、馨香奶茶、肥嘟嘟的手抓羊肉和油条,藏式点心,糖果等等,这一切都呈现了主人家的豪爽、大方和粗犷。

全家人一边吃着佳肴,一边饮着青酒:当系有哈达的酒瓶第一个敬奉给德高望重的老人时,富有草原民族的味的颂歌飞出老人唇边:

那架起的羊裘缎袄,请不要飘瓜穿起泉,今天正是穿着的好时光。那金装的珊瑚松石,请不要珍惜戴起来,今天正是佩戴的妈时光。那腹美吵的歌曲,请别藏心底唱出来,今天正是唱歌的好时光。

随着众人的喝彩,酒瓶又递到另一人手中,无论把酒瓶传给谁,都毫不忸怩、毫不推辞。那清脆的嗓音、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舞步让人心潮起伏、激动万分。此时此刻,草原变成了歌舞的海洋,人们亮开一年封闭的歌喉,在空旷的草原上尽情唱歌、尽情起舞。青年人避开长辈、亲属,相互对唱情歌:

男:飞稚蓝天的鸟儿,给雜健的青龙句话,要下雨正是妈时节,到九月秋风飕飕吹,想下雨已错好季节。要去大庄的人儿啊,给我的情人句话,相爱正是好时节,一旦过了膏春年华,想见一面也无缘。女:可爱的布谷鸟,你沿着密林飞来,树枚儿虽然娇嫩,绝不使鸟儿闪。年青英的情人,打间着些娘我泉,家中父母虽严厉,临娘我不违情人。

再看“香浪”节上的僧侣,他们平日虽深居庙殿、与世隔绝,诵经修习,青灯相伴,张口佛法僧“三宝”,闭目色欲无“三界”,但到六月,平时肃静的僧侣们,有了戏谚的欢乐和喧闹。褡裢里装满牛羊肉、酥油、糌粑、蔬菜、油条等。瞬间,在拉卜楞寺辖下教区的山坡上、河湾里、绿洲间、密林边扎起了白云似的帐篷,年轻的僧侣们尽情尽兴地玩,花香伴着奶香,欢乐伴着歌声、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光着脚赛跑,有的在下棋、猜谜,他们个个都豁出了劲,绞尽脑汁拼命想着点子、变着法儿玩啊玩……

“香浪”期间,国家干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要放假几天,可以说,香浪节已成为生活在拉卜楞地区各民族共同的一个节日,影响不断扩大。此时,人们抛开劳动的艰辛、工作的疲劳,投入大自然怀抱享受着和谐、清纯之美。笑声、歌声、喊声经久不息地飘飞在草原上,人们所有的热爱在音乐中实现,欢乐在音乐中跳跃,苦恼在音乐中融失,理想在音乐中升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