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足访天阙,攀风问道林。
仙随泉壑见,逸从雾峗寻。
松老常邀月,殿闲只候禽。
云桥如许渡,留我遂初心。
远眺三清殿后记:应一本市级杂志之邀,写一篇关于浑源(笔者的家乡)三清殿的五言律诗。关于三清殿,笔者再熟悉不过了,九十年代的时候,笔者还是懵懵少年之时,曾往返于无数次,为了半山腰那一些红如胭脂的山丹丹花和那些灿如黄金的酸刺果果,捡一个金秋时切的日子,约了酷爱摄影的琳,兴致勃勃地从大同市区驱车专程前往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城。
上山之路不是太好走浑源县曾是雁北十三县首屈一指的大县,县民三十三万有余,光是县城就有八、九万人,因位于浑河之源头,故名浑源。浑源县城并不是很大,大致南北一路,东西一街而已。但却有山有水,水名浑河,山名北岳,北岳自是不须赘言,早已名满天下了。小城西徬金龙峪水,南枕北岳主峰天峰岭,犹如一龟卧于神川之上,夕阳晚照,古意盎然。原来民居甚多,尤以西关街为最,万瓦鳞次、楼牌栉比,老字号云集,不知是那一年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在五六层楼房,和砖厂的砖一样,一个模子脱出来的,毫无新颖可言。楼房后面,尚有残垣断壁,依稀可寻。
远眺三清殿浑源县城遗留文物古迹尚多,圆觉寺、永安寺、麻家大院、州文庙等等,但比较著名的还数县东北“栗氏佳城”了,栗氏佳城是清道光年间河东河道总督栗毓美墓地。栗毓美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后死于后积劳成疾,死于任上,道光皇帝为了表彰这位能臣亲自撰写祭文,中国近代史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亲书墓志铭,足见栗公之丰功伟绩,他死后被老百姓奉为中国“四大河神”之一。
山路很陡浑源县城之南便是恒山主峰,左为主峰天峰岭,恒山的主要祠、阁、楼、台、殿、观大多集中于此峰,右为另一主峰,因山势貌似翠屏状,故名翠屏峰,又名屏风山,亦有“高阳台”之称谓。天峰岭与翠屏峰东西各两峰,争奇斗艳,远而忘之,象两扇微微开启的倚天巨门,中间的门缝便是出入恒山的天然门阙金龙口。
半崖上的三清殿翠屏山的南麓绝壁上有闻名世界的奇观悬空寺,而今天本文的主角是翠屏峰北麓的三清殿。三清殿其高足可挂月,其景足以撩人,在当地名气极盛。就翠屏山的景致来说,三清殿当然不能与悬空寺相提并论,但若论巧和灵三清殿亦当仁不让。三清殿这组建筑,建于翠屏山北麓的断崖之上,远远望去,山石赭黄,殿墙深红,树木黄绿,色调极为柔和,简直就在彩云堆里。尤其是冥冥生云,森森欲雨的时候,更是三清殿之绝胜之处。山岚重重,楼台隐隐,景色之瑰丽,气象之万千,是无法用笔墨来描绘的,俨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挂画。
山门出古城浑源,过唐庄,横穿金龙口,便是翠屏山的脚下,仰望一峰独秀,四境清幽,中有一石径曲折入云。人们须攀过一段天然峭壁,跋险涉过无数石蹬方可来到殿中。说是殿,并不是一个殿阁而已,它是一组建筑。进山门,从右至左,次第有三清殿、文昌阁、纯阳宫、白衣殿、朱衣阁、娘娘庙、太岁庙、魁星阁等。整组建筑构造极为精巧,大多小巧玲珑,依崖就势呈月牙形建于崖阿平台之上,骈列近乎天巧,布置却是人为,游观至此,不能不信造物之奇之余,而感慨先人之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妙。三清殿之险以魁星阁为最,建于三清殿最东一块凸出的危崖上,三面临壑,高高在上,有唯我独尊之感。
三清殿三清殿始建于金代泰和年间,原名为“金泉观”,为金代道士刘道宁的修仙辟关之处。刘道宁初拜浑源隐士刘柴头为师学的秘法,后云游四海,后拜丘处机弟子尹志平为师,写全真教龙门道法,加号真常子。经过刘柴头和刘道宁师徒两代人的营建,把本是一个绝壁荒台,硬生生开辟成一个道家福地洞天了。
三清殿三清殿最有名气的,首屈一指的当属“翠屏书院”。翠屏书院是金朝太宗天会元年即公元甲辰科词赋状元刘撝少年求学的地方。刘撝号南山翁,其时被誉为“塞上第一才子”,自幼聪明好学,在翠屏书院苦读八年后,被金太宗完颜晟钦点为首科状元。随着刘撝的天下扬名,翠屏书院也名满天下,红极一时。另外,在翠屏书院与刘撝同时青灯苦读的还有一位名叫苏保衡的才子,晚刘撝五年后即天会六年中进士,后官至右丞相,为金代治世之名宦。虽翠屏书院今已不复存在,但遗址尚存,又因两位先贤曾居于此,故而来此凭吊的人特多,名以人传,声名反而更大了。
三清殿临三清殿,上瞻危崖,下视神川,涤虑浴尘,却有飘飘然如遗世独立的仙意。北望下眺,陇亩如棋,城郭如画,百里神川皆望眼一收,是难得的美景了。现今的三清殿,猎奇、寻古者四时不绝,游观焚香,多盘桓不忍离去。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