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前,我不仅思绪万千。这次甘肃之行,特意提前了一天前往兰州,为的就是能亲眼目睹这魂牵梦绕了许久的马踏飞燕的真身。许多人对它的记忆都是从语文课本中开始,而让它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以“马超龙雀”的名称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如今的它,被赋予了一个更为贴切的名字——铜奔马。
为何将它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除了它本身在艺术、力学上的巧夺天工,更因为它背后所代表的源远流长的历史。马踏飞燕中马的原型就是出自于甘肃张掖的山丹马,而山丹马的主产区就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伴随着朝代更替、政治变革、经济繁荣的,是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军马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黄帝时代,涿鹿大战中,黄帝凭借骑兵的巨大威力,大败蚩尤,还是战国时期,秦人因善牧马而组建骑兵,在七国之中脱颖而出,统一中国,又或是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靠着飞驰的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可以说,得军马者,就占据了战争的巨大优势。也正是因为战争的迫切需要,历朝历代都将饲养军马作为战争储备的重中之重。
对于当时饱受匈奴侵扰的西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只能出兵驱逐匈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从青海出大斗拔谷(今扁都口),攻占单于城,过焉支山千余里,驱匈奴于漠北。后汉武帝为了巩固西域的边防,设立了河西四郡,屯驻军队和粮草。对抗匈奴,军马必不可少,而距离张掖不远的汉阳大草滩,以其天然的草场和丰盛的水源,成为了当时饲养军马的首选。于是,汉武帝在此设立牧师苑,命霍去病掌管,开始繁育军马,霍去病也由此成为了山丹军马场的第一任“场长”。也正是从汉武帝时期起,汉阳大草滩变身为山丹军马场,成为历朝历代的皇家马场。由山丹军马场出产的马,被统称为山丹马,除了供应军队战马所需,还负责官家驿站的乘骑和农耕的需要。虽然山丹马的名声不如汗血宝马响亮,但它却能日行千里,成为战场上骑兵胯下最多的马。
车行驶在军马场的小道上,道路坑坑洼洼。看得出来,这条道并不是为车而开,便于骑马和摩托车前行,是名副其实的“马路”。在正式进入军马场大门前,就已经领略了群山环绕中的连天碧草,进入之后,感觉这里才是真正梦想中的一望无垠的绿色。时不时的,两边的草地上马儿在悠闲地闲逛、吃草,丝毫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些“外人”的到来。“让我们红尘做伴,活的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生繁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让多少人对草原心生向往,又让多少人梦想着有一天能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策马狂奔,而这里,就是实现梦想的地方。身边的小伙伴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遇,纷纷上马在草原上驰骋。那种兴奋,那种满足,是其他地方所给与不了的。
策马奔腾无疑是一件非常豪爽的事情,而看着万马狂奔,风驰电掣,也是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尤其通过无人机,从空中的角度看着成群的马儿在碧绿的草场上放肆狂奔,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那种壮观,也是他处所没有的。看看远处,白雪皑皑的祁连雪山巍然矗立,与近处生机勃勃的草场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如果不是这山上常年的积雪,又怎会滋生出这大漠中的万亩草原?在祁连山和焉支山的环抱中,在不远处西大河水库的滋养下,才有了这雪山、碧湖、草原、骏马融为一体,和谐共存的景象。事不宜迟,我也挑选了一匹骏马,在牧民的陪伴下,享受了一番马上的风驰电掣,消失在草原的尽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