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进山丹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内,一朵朵鲜花争相开放,争奇斗艳,置身于花海之中,让人忘却夏日的炎热。

智能玻璃温室占地平方米,分为高新农业展示区和育苗花卉生产区两个功能区,运用智慧农业4.0技术,配置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供给系统和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智能系统,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浇水、施肥等工作,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和节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益。建设中的山丹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只是山丹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之一。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全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为.7毫米,年蒸发量在毫米以上。面对严苛的自然条件,山丹县高站位谋划推动,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高寒气候,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了马铃薯、油菜、优质牧草、中药材、食用菌、肉羊肉牛“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全县“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到43个,6个农产品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

今年,山丹县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上先行先试,农业标准化、特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生态化、机械化生产程度大幅提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加快,亮点纷呈,山丹农业踏上转型发展新征程。

草畜产业撑起“致富伞”

“山丹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肉质鲜嫩,清香味美,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好中优”目录,是河西走廊最具悠久历史的特色美食,也是山丹县草畜产业的支柱之一。

为放大“山丹羊肉”的地域优势,做强做大羊肉品牌,年,该县组织实施了总投资7.53亿元代化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打造集“良种繁育+肉羊育肥+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产业园区。园区规划用地亩,分3期建设,设计存栏16万只,项目一期将于年8月建成并投产。项目建成后,辐射带动周边村镇饲草生产加工、秸秆饲料化利用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

山丹县是一个半农半牧县,草畜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近年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禀赋,抢抓百万只肉羊产业大县建设和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机遇,持续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全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畜禽养殖、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草畜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为了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山丹大力发展人工草地种植,以土地流转方式,从事牧草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以燕麦为主的牧草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山丹马场优质燕麦和老军、陈户、位奇优质苜蓿产区,打响“山丹牧草”品牌。至目前完成牧草播种面积35万亩,牧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优质牧草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山丹优质牧草加工能力也在显著增强。山丹坚持以牧草加工为重点,加强配套扶持,培育了润牧饲草、天泽农牧科技、祁连山牧草等5家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包括裹包苜蓿、燕麦、全贮玉米等青贮饲草系列等,各类草品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以上。如今,种植的优质牧草不仅满足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需求,还远销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周边省区。

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03万头、.84万只。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89亿元,同比增长33.98%。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99亿元,同比增长40.19%,畜牧业成为全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

马铃薯铺就“致富路”

安静的走廊,透明的玻璃大窗,摆满了器皿的工作台,六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低头忙碌,环境寂静的有些冷清……这里就是培黎职业学院马铃薯创新中心工作的场景。

“经过脱毒培育的马铃薯种子,亩产最高达八吨!”在组培室外走廊中,杨霞老师介绍说。培黎职业学院的马铃薯创新中心,一年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可种植万亩农田。在山丹有三四家这样加工企业,为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奠定了技术基础。

山丹县气候冷凉,土壤富硒,栽培种植马铃薯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山丹县借助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优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马铃薯生产管理模式,建成千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15个,原种繁育基地6个,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在此基础上,山丹县因势利导,积极扶持马铃薯种植企业,强化基地建设,加大技术推广服务力度,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进程,积极组建马铃薯种薯产业科技联盟,不断调整优化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立“农业专家包企业,技术人员包基地”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模式,着力构建“科研机构+制种企业+基地”的马铃薯种薯生产格局。扶持壮大全县4家种薯繁育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生产微型薯(原原种)万粒左右,建成原种繁育基地2万亩,良种扩繁基地3万亩,脱毒种薯种植实现了全覆盖。积极推进马铃薯深加工,培育商品薯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马铃薯5万吨,生产全粉吨,全县马铃薯年贮藏能力达15万吨,共扶持马铃薯种植、储存、运销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与百事、上好佳、达利园等加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年外销商品马铃薯20万吨以上,带动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

高原夏菜结出“致富果”

连日来,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格外热闹,村上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的西蓝花喜获丰收,村民们一边忙着采摘、整理和包装新鲜西兰花,一边乐呵呵的看着装满西蓝花货车从村里驶出,运往外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基地内,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介绍说,山丹海拔高、气候冷凉,发展高原夏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特别是每年7至9月份,能抓住全国市场的空档期,价格优势明显。村上借助这一优势,与上海攸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种植西兰花亩,从育苗、生产、包装销售都按照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化种植进行。目前,第一批亩西兰花已开始采收,每亩可采收商品西兰花棵左右,亩产量1.7吨左右,预计亩产值达到0元,7月底再种植一茬,亩产值可达到1.2万元左右,还可带动当地余人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山丹县把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配套建设分拣、冷链仓储及物流配送体系,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品到商品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年,积极引进甘肃欣中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廖大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嘉尔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清泉镇建立供港蔬菜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亩;带动全县种植高原夏菜3.6万亩,较去年增长16.6%,产值预计可达4亿元,成为山丹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迎着朝阳,沃野千里的焉支大地,涌动着勃勃生机。一块块高标准麦田长势喜人,一条条产业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日光温室建设正当时,一棵棵“高原夏菜”远销都市……山丹县正以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为抓手,现代农业向着园区化、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绿色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着力让农业“强”起来、让产业“旺”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记者:杨建刚赵天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