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卫东通讯员陈正国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殊死相搏的两年多时间里,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广大党员干部服从命令,听从召唤,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严阵以待,紧盯死防,精准监测,把严把好出入鄄城的每一条道路,用担当和坚守筑起了一道道密不透风、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场严峻复杂的疫情“狙击战”和旷日持久的疫情防控“拉锯战”中,那些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普通职工同样令人敬佩和感动,他们平凡的名字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尊敬。
曹洪涛:家事没有国事大
鄄城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曹洪涛,虽然已是有着三十多年工龄的“老职工”,但是每次执行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时,他都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从未因家庭私事而请过一天假,更没有耽误过一次工作。
年春节疫情防控值勤期间,曹洪涛的儿子不幸患上了重感冒,高烧39.8度,小脸烧得通红,迷迷糊糊睡在床上,汤水不进。妻子哭着打来电话时,正在德上高速鄄城出入口值勤的曹洪涛,正和三名同事引导着过往车辆和行人接受检查消毒,出示行程码、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曹洪涛何尝不想立即赶到儿子的身边,但看到忙得不可开交的同事们,便轻声细语地安慰了妻子几句,又立即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疫情监测工作中。医院看望儿子时,医院里打了两天两夜的点滴。看着躺在病床上痛苦不堪的儿子和守在一旁眼圈红肿的妻子,这位素来坚强的七尺男儿也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年3月中旬,曹洪涛的儿子曹浩然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摔伤了右脚,疼得孩子满头大汗,嗷嗷直叫。老师给曹洪涛打医院检查时,正在德上高速鄄城南出入口带队值勤的曹洪涛实在脱不开身,医院进行拍片检查。妻子一看检查结果是骨折,顿时急得一个劲儿地抹眼泪。在儿子住院治疗的十多天里,曹洪涛只在晚上去看过三次,难怪妻子哭着埋怨他:“为了工作,你难道连家和孩子也不管了吗?”曹洪涛安抚妻子说:“我是国家公职人员,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必须冲锋在前,怎么能因为家里的小事而耽误疫情防控的大事。”
陈建民:自古忠孝难两全
鄄城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陈建民,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作为,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局党组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更是顾全大局,首当其冲,毅然决然地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年春节刚过,陈建民年仅66岁的父亲突感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患有室壁瘤导致心衰,急需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病情急如火。陈建民和家人急忙将老医院进行心脏搭桥。父亲手术三天后,陈建民眼含热泪辞别了父亲,马不停蹄地返回了自己的疫情防控岗位。
二月底,陈建民的父亲从北京返回家中休养,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有人在身旁侍候,但他自始至终没有耽误过一次值勤任务。每每想到在家中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父亲,他的心中都会涌出一股强烈的愧疚之情。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他只能把对父亲的不舍和牵挂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依然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在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父亲理解他、支持他,才使他安心坚守在自己的值勤岗位上。
张海涛:轻伤不下火线
鄄城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张海涛,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干起工作来,却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特别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用自己的无声行动彰显了一名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员的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勤勉敬业的实干精神。
多日连轴转的工作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张海涛的身体和精神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军人出身的张海涛硬是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始终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年3月中旬,张海涛同志的胃病复发,钻心的疼痛折磨得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但监测点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又让他不好张口请假,依然和其他的同志一样从早到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别说他是一个病号,就连一个身体健康的正常人一站几个小时,也累得够呛,不是腰酸背痛,就是疲惫不堪。每每看到他强力支撑的模样,带班负责人就劝他回家休息一天,等身体稍微好转再来执勤,他总是笑笑着说:“老毛病啦,忍一忍,就过去啦。”
张海涛也不是钢筋铁骨,最后实在难以坚持,他只好晚上到监测点附近的卫生室输液治疗,白天依然坚守工作岗位。看着面色发黄、精神不振的张海涛,他的妻子心疼不已,多次满眼含泪劝他回家治疗,待身体好转后,再重返工作岗位。他总是耐心地劝解妻子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是一名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员,时值疫情防控防控的关键节点,就这点小病,我怎能打退堂鼓。我坚信,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就一定能战胜这可恶的新冠肺炎疫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