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
城市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丹县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升城市颜值、优化空间布局、精细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健全服务体系,注重城乡统筹、建管并重,城市转型升级的脚步忙碌而踏实。
看“城”绩,说“城”果,感“城”效,对比今昔图,每一个生活在山丹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街路宽了、街景绿了、城市美了、办事方便了、百姓笑了……砥砺奋进中的山丹,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热烈期盼。
畅通血脉,打通“断头路”
城市交通就好比人体的经脉,而断头路则是城市交通中的“痛”。道路是否顺畅,既是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同时也是丈量老百姓心中幸福指数的标尺,“断头路”“破损路”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山丹县按照城市更新“十大行动”要求,着力畅通“断头路”“破损路”,为城市发展“畅通血脉”,赢得市民点赞。
“以前去新城区还得绕一大圈,大概要走半个多小时,现在红寺湖路打通后,10分钟就到新城区了。”看到连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中轴线”被打通,家住山丹县和悦小区的邹永丰喜出望外。
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支持办好事。“修路是益于千秋万代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是‘小利’,大家得益才是‘大利’,无论亏损多少,我们也得让行。”曾在龙首路经营3间铺面的陈明军舍小家为大家,忍痛割爱拆除门面,为打通红寺湖路让出了通道。老军路商户王淑兰表示,之前老军路道路中间有一户房屋,路面也不平整,出行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整条道路通畅、路面干净平整,逛街的人多了起来,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了。
山丹县投资多万元,打通了老军路、红寺湖路2条“断头路”,改造了隍庙街、胜利街2条破损路,并在城区主干道设置智慧停车位个,划定非机动车停放点60处,同时,G30高速山丹西出口改造工程项目投资万也已完工通车。道路的升级改造是山丹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提升了道路“颜值”,又方便了市民出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系列的道路改造,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的路网结构,推动了新区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了城市交通堵点,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旧居改造,提升生活品质
坑坑洼洼的路面、陈旧的基础设施、脏乱差的卫生环境、老化的排水管道……面对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期盼与呼声,山丹县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积极推进落实,通过补齐更新“硬件”设施,优化管理服务“软件”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等措施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行动。
丹馨苑小区建于年,共有住宅6栋,住户户。外墙老旧、公共设施老化、停车位不足、配套缺失、隐患突出等问题,一度让小区住户倍感困扰。郑泷是丹馨苑小区的老住户,这几年看着小区日益陈旧,他产生了换房子的打算。没成想,今年小区列入了改造计划,不仅对小区路面和墙面进行了翻新,而且配置了垃圾桶、环保指示牌等公共设施,还划了停车位,基本可以满足居民起居需求,让居民郑泷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以前小区道路坑洼不平不说,连个垃圾桶破破烂烂,各处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现在好了,道路硬化了,垃圾桶也配套齐全了,感觉环境突然变敞亮了。”郑泷对改造后的“新”家园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在新改造完成的城北小区,原先破败不堪的景象不见了,一栋栋楼面焕然一新、一片片绿化修剪整齐、一条条道路平直光洁、一辆辆车辆停放有序……正在带着孙子玩滑梯的居民欧阳玉珍高兴地说:“过去的小区下水道经常堵,还有的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等,活得很憋屈;现在好了,政府帮我们翻修了路面,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刷新了楼面,好处数不过来。住在这比很多新小区都舒服。”
从“有居”到“优居”,山丹县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盯紧老旧小区民生所想所愿,精心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以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奋力为市民打造美丽宜居“新天地”。今年,山丹县将城市更新“十大专项行动”作为重要抓手,概算投资2.49亿元分类分批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9个、57.5万平方米、涉及小区内楼栋数栋,惠及户居民。目前,已改造完成老旧小区7个,19个老旧小区外墙保温及外墙漆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外基础设施施工,其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行动正在有序推进。
增园添绿,擦亮城市底色
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蜿蜒曲折的健身步道,宽敞舒适的休闲广场……昔日的政府旧址摇身一变,成为了鲜花相簇,绿树成荫的特色公园。“晚饭过后,在城市中心绿地公园散散步、跳跳舞、听听曲儿……”说起家门口新建成的城市中心绿地公园,家住山丹县安居小区的周爱云十分满意。
县政府办公地点搬迁后,山丹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原址上建成开放式绿地公园,让群众“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山丹河是山丹人民的“母亲河”。河流穿城而过,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山丹人的记忆。经过几年的治理,如今的山丹河两岸绿树成荫,河堤大气美观,亲水步道、路灯、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
一城多园,一园一景。正是如今对山丹最真实的写照。南湖公园、人防主题公园、水体公园等多个城市绿园,串联起县城独具特色的生态图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年,山丹县城市园林绿化依托“一园四带”生态示范项目,坚持以增加城市绿量、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以新城区新建绿化工程、老城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和城市出入口绿化美化工程为重点,全范围增加城市绿量,不断提升城市景观档次。以城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及城区裸露土地绿化美化建设任务为重点,重点实施永宁路北段、永安路南段、祁连西路、G30高速西出口段、城市中心绿地公园、新建国道等新建及续建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21.67公顷,结合城市更新“十大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完成城区13处空地绿化美化工作,新建小微绿地、小游园7处,共绿化面积平方米,同时对城区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完成城市中心绿地公园亮化工作,同时按照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标准,加大城市各类绿地养护管理,提高绿地养护管理质量。至目前,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5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98%,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88.4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46平方米。
智慧城市,让城市与你零距离
“一个窗口可以办理多种业务,让我们少跑了很多路,又减少了排队时间,方便得很。”“以前办理户口迁移,要连着跑好几个地方。今天一个窗口,10多分钟就办好了。”
在山丹县市民大厅,不时听到办事群众为政务服务效率点赞的声音。点赞的背后,是山丹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打破数据孤岛、突破部门之间的行政隔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智慧政务时代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山丹县市民大厅从办事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增设了“企业开办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将群众办理“一件事”涉及的营业执照和许可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套完整体系,并将印章制作环节合并到“统一出件”窗口,实现企业注册只跑1个窗口;推动一表填报、全程网办,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医保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实行免费刻制公章、免费提供营业执照、免费寄递“三免”服务,助力企业“0成本”申办,可以为企业节省不少成本。还通过设置智能叫号机,不仅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业务分流叫号,而且通过“爱山丹”小程序轻松解决预约、查询、排队等烦恼,让办事人享受“掌上办”的智慧化便捷服务,真正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无处不可办,无时不可办。”
“”政务服务热线、24小时政务便民超市、“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一个个山丹智慧的背后无不体现着山丹政务服务的拳拳为民之心,办事难,多头跑,长时间排队,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又因为资料不齐来回奔波……如今,在山丹县市民大厅,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时”。
党员先锋,让城市防线更坚固
山丹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防疫工作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县各个疫情防控服务点,医护人员、志愿者、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公安、网格员……来自各个战线的一线的党员干部仍坚守在一线,为该县疫情防控撑起强大的后盾,为市民构筑了坚实的防疫墙。
党员先锋是一面旗帜,是全民战“疫”的灯塔,可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搬运工、岗亭员、排查员、录入员、值夜员……不同的下沉岗位,肩负着同样的职责使命,随处可见党员身影,他们有人是保安、有人是个体户老板、有人是退休干部……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却有着相同的光荣称号——中国共产党员,他们视疫情为命令,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山丹县紧盯防控重点和薄弱环节,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8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名党员到社区报到、5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了“红马甲”青年志愿服务队、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王旭辉)
记者感言:放眼山水秀,极目尽朝晖。如今的山丹,一个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远眺,展现的是一幅更加宏伟壮丽的蓝图。我们坚信在未来的五年,山丹的发展实绩将更有“温度”,民生答卷将更有“厚度”,山丹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杨兴
值班主任:李佳颖张梦琴
值班总编:王更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