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让张掖美景增值
——全市文化旅游工作综述
张掖日报记者段新生
年以来,全市文广旅游系统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和国家扩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重点,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我市成为全省承担国家和省级示范创建项目最多、国际国内特色品牌创建成果最大、旅游综合收入平均增幅最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最好、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展演质量最高的市州。
首位产业效应持续放大
全市文化旅游业实现规模和速度双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3.6倍和4.1倍。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23.9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7.4个百分点,文化旅游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实施重大文旅产业项目个,概算总投资.7亿元,建成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多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区,丹霞口文旅小镇、屋兰古镇等景区实现了演艺节目常态化演出,万寿街特色旅游文化街区、裕固民俗风情一条街等旅游文化特色街区实现常态化运营。宾馆饭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道路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共有各类接待宾馆、旅店等家,接待床位5万余张,高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座,文化旅游成为吸引投资重要领域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
旅游城市形象充分展示
成功举办大型赛事活动30多项,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球商学院丝绸之路智慧精英挑战赛等“六大精品赛事”影响力持续增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晋级世界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复审,裕固族民俗度假区获评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星级旅游饭店56家,星级农家乐家,张掖被评为“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首选目的地”,文化旅游成为城市形象展示平台。
文化自信全面彰显
培育省级非遗扶贫工坊13个,建成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河西宝卷、甘州小调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项目传习所16个,91个博物馆被命名为“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总数名列全省第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新创排民族歌舞《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歌舞剧《甘州乐舞》等艺术精品剧(节)目,《民乐情》荣获“敦煌文艺奖”“白玉兰奖”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肝胆祁连》荣获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第一名。《一个都不能少》《浴血誓言》等一批影视剧目开机拍摄、播出巡演,大型文旅剧《回道张掖》、实景剧《张国臂掖》、光影演艺《阿兰拉格达》实现常态化演出,艺术精品持续推进繁荣。
文化惠民传递幸福感
相继建成市级“三馆”、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和全省第一家数字文化馆。实施精准扶贫文化场所建设和“乡村舞台”建设工程,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舞台”覆盖率达%,“五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深入实施“快乐老乡”群众性示范引领活动,秦腔戏迷大赛、民歌小调大赛、广场舞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十三五”期间,全市专业文艺团体每年为基层群众演出多场次,每年累计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千台大戏送农村”“书香张掖·全民阅读”“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各类活动达7场次,公益电影放映00场次以上,文化惠民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广电传播张掖好声音
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和宣传手段创新,打造了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品牌突出、效益显著的品牌频道(频率)和节目(栏目),建立了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着力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全覆盖和每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的目标。防范和应对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故的干扰和破坏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安全播出得到保障。市县融媒体中心快速推进,六县区融媒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三网融合”工程持续推进,形成台网报并行,小屏带大屏,多屏联受众的传播格局,广播电视媒体加速深度融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