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
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兰州称号的缘起,据《元和郡县志》纪录,是由皋兰山得名。因为前人约定俗成的省略办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纪录:“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李唐时浑部外向觉得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隋开皇三年(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成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年7月始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兰州又称“金城”,古时因袭此称时光最久、传播地区最广。
榆中县
早在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县地处榆塞当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年)。
皋兰县
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年)设皋兰县,始有皋兰县名。
永登县
永登县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期间,后几经易名,年规复永登县名。因地处河西干旱区,意含祝福五谷永久丰登之意。
武威市
武威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武威在西汉初为匈妈所占有,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年),汉武帝派霍去病降服河西,为了留念这一成功,厥后把这块处所取名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现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抵达河西而得名。西汉时称姑臧,东汉时改称武威。明朝改凉州卫,清朝改武威县。年改成武威市。
民勤县
古称宣威县、武安县。年以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易名民勤,因袭至今。
古浪县
因境内有古浪河而得名。明筑古浪城,设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年)改古浪所为古浪县,县名因袭至今。
天祝县
以取县内释教寺院“天堂寺”和“祝贡寺”的第一个字而得名。因县境内藏族人数较多,年竖立天祝藏族自治县。
金昌市
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金昌,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年由永昌县析置金昌市。金昌盛产镍,其储量之多,档次之高,在同类矿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镍都之称。
永昌县
永昌之名始于元朝,取“永久昌盛”之意。元世祖至元九年(年)赐名永昌府,明置永昌卫,清雍正三年(年)改永昌卫为永昌县,因循至今。
白银市
白银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西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在这里建厂采矿冶炼金、银。又因所采之矿多为白银,故也称“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
景泰县
景泰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戈壁的过渡地带。听说以明朝宗年号景泰定名。又曰建县之时,以县境由原靖远县北区、原红水县两地构成,用靖字代靖远区,用永泰的泰字代红水县地,先拟为靖泰,后取靖字谐音恰为景泰,含有永期现象昌盛、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会宁县
会宁位于甘肃省东部。该地本来前后称西宁县、会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年),会宁左近发作一次消灭性的地动,事先人们都在窑洞里熟睡(外地以窑洞为次要住房),规避不及,伤亡很重。外地父母官把严峻灾情陈述给天子,天子除按例拨款拨粮予以救援外,还“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会州安谧之意。明洪武二年(年)始置今之会宁县。会宁名由此得名。
靖远县
靖远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靖远地名取遥远之地已安谧之意。靖远历史悠久,自秦、汉至宋,前后有祖厉、鹑阴、会宁、乌兰、敷文、保川之称。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因袭至今。
天水市
天水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渭河中游和嘉陵江下游,地当陕、甘、川三省之冲要。天水地名的由来,据《水经注》载:邽(今天水)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年)改成天水郡。《秦州志》纪录: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相传,汉武帝期间,在今天水市西南,有一日,忽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天旋地转,山崩地裂。空中裂开一道大缝,天水注入其间,遂成一湖。自此有湖水与河汉相通之说,外地公众称为天水井。厥后,汉武帝在湖帝建起城池,定名天水。天水县之名始于五代。
净水县
净水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年)。据史料纪录,“其板(指净水县所处古陇板,俗称关山),上有净水,四注而下”,下有县,因而得名。
秦安县
秦安在西周时,为秦亭的一部分。金正隆二年(7年)始置秦安县。秦安之名,意取“期盼现代秦亭之地安谧的希望”。
甘谷县
甘谷古称冀城,县名历代多变卦。据传甘谷县名,因宋朝名将杨文广曾在县城北的城子村筑筚篱城抵御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县
武山原名宁远县,年改名武山县。因县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宋太宗承平兴国初年,曾在此地筑漳川城,后“漳川”传为“张川”而得名。因为张家川多为回民,年竖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年改成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掖市
张掖地名源自“蔓延国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位置。张掖原本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皮,故被称为觻得,汉代改其名为张掖,意义是蔓延中国的臂掖,“以威羌狄”。炖煌之取义大盛,并不是实指当时郡治之城市都会范围的大盛,而是用以意味汉代的文化品德如同日月之光芒一样大盛。故其首字应以从火的炖或焞为正,无火字旁的敦为俗写假借。两郡的定名显现了汉武帝文武并用、刚柔相济的雄才大略。
民乐县
原名东乐。年迁县址于洪水城,取“群众安身立命”之意,改东乐县为民乐县。
临泽县
西汉时置昭武县。西晋时以县境地貌多沼泽,改昭武县为临泽县。厥后县名屡次变卦,年复称临泽县至今。
高台县
高台名始于明初设置的高台站,因城西有高高的古台基而得名。清雍正三年(年)始置高台县,县名因袭至今。
山丹县
原名删丹,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始置删丹县。三国时曹魏因而县南、北、东三面环山,改名山丹县,因循至今。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因地处古肃州(今酒泉)以南而得名。因县境内裕固族人数较多,年竖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市
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公元年,秦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置平凉郡,取安谧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泾川县
西汉期间,曾在泾河川道设安谧县。北魏太武帝初置泾州。金大定七年(年)改成泾川县,始用泾川县名,因地处泾河川道而得名。
灵台县
始建于隋、唐期间。因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好事,遂于今中台镇筑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因袭至今。
崇信县
崇信在唐朝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年)始置崇信县,县名因袭至今。
华亭县
北魏晋泰二年(年)设华亭镇,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隋大业元年(年)始置华亭县,县因镇而名
庄浪县
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元朝初年置庄浪路。明洪武八年(年)置庄浪县。
静宁县
以“平静安谧“之意取名。元、明、清朝为静宁州,年改成静宁县至今。
酒泉市
在酒泉城东一公里处,是一座清宣统辛亥3月立的大碑,碑面刻有西汉酒泉胜迹”6个刚毅的大字。石碑后有一清泉,名曰酒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据传,汉将霍去病在江江河西击败了匈奴,喜报传到长安,汉武帝恩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为让将士们共尝琼浆,命令将御酒倒入金泉当中,让3军痛饮。今后,金泉泉水便带有浓重的酒香,故名酒泉”。另有学者觉得,酒泉郡名,系以泉定名,详细说是因武帝初西方朔所著《神异经》纪录西北荒中有一其味如酒的酒泉而得名。
玉门市
玉门之名,据史乘纪录:“汉置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名玉门。玉门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后置玉门郡。清乾隆二十四年(年)复设玉门县。年竖立玉门市。
敦煌市
公元前年,西汉设立敦煌郡,取“盛大辉煌”之意,始有敦煌之名。后各代又称“沙州”。年复设敦煌县。年改成敦煌市。
金塔县
昔名王子庄,因北凉王宗子牧楗曾在此地树立牧庄而得名。年以县城西北的“金塔寺”取名金塔县至今。
瓜州县
清朝始设安西府,取“国家统一,西方安谧”之意。后改成安西直隶州。年改称安西县。年改名瓜州县,取古称瓜州得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之名,源于年在古肃州(酒泉)之北设立的“肃北设治局”。因境内蒙古族人数较多,年竖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以县城西部的阿克塞沟而得名,哈语为“纯真”的意义。因年至年新疆东、北部的哈萨克族牧民东迁此地,年竖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终点──全国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整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嘉峪关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有人数10万。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出名。
庆阳市
庆阳位于陇东山区,地处泾河下游,黄土高原中部。一说因而面背景,在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而得名庆阳。一说庆阳在太古时为不窟城,夏王二十二年,不窟的孙子公刘搬家陕西旬邑,后代为祭祖下榻便利,在庆阳该地修了庆阳行宫,而取名庆阳。庆阳古称义渠、郁郅、弘化、顺化、安化,宋改庆州为庆阳府。年废府存县,改安化县为庆阳县。庆阳县城处于山环水抱当中,为历代军事重镇,前人因势筑城,其形似凤,故别名凤凰城。
庆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析置弘化县,神龙元年(公元年)改弘化县为安化县,宋、元、明朝属庆阳府。年安化县改名庆阳县,以庆阳府得名。年庆阳地区撤地设市时改庆阳县为庆城县,以县政府驻地庆城镇得名。
环县
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年)改环州为环县至今。环县地名的由来,据外舆志书纪录:因“环江流绕城西勉强围绕”而得名。
华池县
以境内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而得名。南北朝时,西魏始置华池县。当前历代华池县名屡次荣枯。年秋从头竖立华池县。
合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年)始置合水县。因事先境内建水与北岔水集合后称合水,合水县由此得名。
正宁县
原名罗川县,唐天宝元年(年)在罗川东20里处获玉真人像27尊,改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年),因避世宗(胤祯)之讳,改名正宁县至今。
宁县
古称宁州。西魏时,取抚宁戎狄之意,州以宁名。年改宁州为宁县。宁县以古宁州而得名。
镇原县
镇原之名始于元朝。因唐朝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朝兼并镇戎、原州时称为镇原州。明洪武二年(年)改镇原州为镇原县,因循至今。
定西市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名由来,宋时称兰州左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含安谧西边之意,厥后西头城改成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为定西城,这就是定西称号的最早滥觞。金皇统三年(3年)始设定西县。定西盛产胡麻,积年收获胡麻15万亩四周,所产油品滋补丰厚,色味俱佳。定西有藊豆之乡之称,每一年栽种面积达15万亩四周,其种子滋补价直高,具有清热解署之效,并向外出口。土豆为定西特产,味美质优,近几年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定西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遗存的陶器、石器、骨器、铜器、衡器等屡有发明,故有奇迹之乡之美称。
通渭县
通渭县名始于宋朝。宋神宗熙宁元年(年)曾于擦珠谷(今什川古城沟)筑通渭堡,10年后置通渭县。通渭之名,取此隧道通渭州之意。
临洮县
古称狄道,因而地为狄人(现代少数民族)行经之道,故名“狄道”。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以其地临洮河而得名。
漳县
古称鄣县。明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富国”而改名漳县,因袭至今。
岷县
古称岷州。,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岷州为岷县。岷县盛产当归等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渭源县
以地处渭水泉源而得名。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年)分陇西郡置渭源郡,又改首阳县为渭源县。据《水经·渭水注》载:“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谓水出焉”,故名渭源。
陇西县
因位于陇山之西头而得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年)始设陇西郡。隋开皇十年(年)设置陇西县,县名因袭至今。
陇南市
武都区。周秦为白马氐羌地。秦置武都道,属陇西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置武都郡。“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故址在今西和县洛峪乡。东汉武都郡治移下辨(今成县西)。永嘉之乱后为杨氏所据。北魏承平真君七年()置武都郡于石门县。石门以地有自然石门槛而名。同年又置武(阶)郡,郡治地以拾级而上得名。后魏置盘堤县,“以盘堤山得名”(《旧唐书·陇右道·武州》)西魏大统元年()置武州,因阔别天池大泽省“都”,以扬武为州名。唐景福元年()更武州曰阶州,治兰皋镇(在康县境)。阶州之名据乾隆《阶州志》云:“因旧城地处陡峻,由城门而上如升阶然。”金元仍之。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五年()建千户所城于万寿山东,即今治。”(同治《武阶备志》)洪武十年()复为州。年改阶州为武都县。县名始于郡名,沿称至二十一世纪。年,陇南撤地设市,武都县改设为武都区至今。
成县
古称成州。明朝初年降州为县,因古成州而得名,因袭至今。
康县
原名永康县,建于年,取“永宁康泰”之意。后去“永”字而改名康县。
文县
古称文州。文县地名因袭“文州”而来。自南北朝时氐人在此创立“阴平国”盘据政权后,百余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息。北周明帝时安谧战乱,决意偃武修文,实施“武功”,故置州时封名为“文”,到明洪武四年降州建县,始称文县,因袭至今。
徽县
古称徽州。因境内山水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明洪武七年(年)降州为县,始有徽县之称。
礼县
源于地名“李店”。唐、宋期间,礼县西南部下长道县,县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粗俗的同音“礼”字替代,直到明成化九年(年)置县时,才正式定名“礼县”。
西和县
源于州名。南宋改古岷州为西和州。明初降州为县,西和县名因袭至今。
两当县
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两当县始建于北魏期间(年),因循至今。
宕昌县
南北朝期间,羌人曾在今宕昌县境树立“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领袖之名。北周天和元年(年)灭宕昌国后,遂设宕昌总管府。今后,宕昌之名持续至今。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也称之谓河州(大夏河滨的州)。《尚书·禹贡》纪录,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被誉为“大禹治水的泉源”。秦汉王朝时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河州、导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蕃旧道之重镇,茶马互市当中间,有“河湟重镇”之称。
康乐县
宋神宗熙宁六年(年)始置康乐塞,取“康泰安乐”之意。
永靖县
古称“西羌之地”,年始置永靖县,取“永久安谧”之意。
广河县
原名广通县,因境内有广通河道过而得名。后因广通地名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名,年改名广河县。
和政县
明朝初设和政驿,取“人和政通”之意,始有和政之名。清顺治初(年)改设和政驿站。年始置和政县。
东乡族自治县
年5月竖立东乡族自治县。因而地为东乡族之发祥地,县境内以东乡族人数为主体,故以东乡族名为自治县名。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因境内有积石山而得名。北宋设积石军,金置积石州,均取积石山名。又因境内居保安、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年6月竖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西南边沿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分地段,境内草原宽广。海拔米,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光时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因行政区域在甘肃省南部,并以藏族为主体自治民族而得此名。
协作市
协作原名“黑措”,系藏语,意为羚羊。原为协作乡。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群众政府由拉卜楞迁此,改成协作镇。年设协作市。
临潭县
唐贞观五年(公元年)改美相县为临潭县,以“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得名。
夏河县
年设县时,因县置在大夏河下游,故名“夏河县”。
舟曲县
因境内次要河道白龙江,藏语称之为“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来。年始置舟曲县。
玛曲县
竖立于年。因黄河盘绕县城,外地藏语称黄河为“玛曲”,故以玛曲作县名。
碌曲县
古称洮源,因地处洮河下游而得名。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故年设县时定名“碌曲县”。
迭部县
北周时置迭州,唐朝称叠州。年置迭部县,以迭山得名。
卓尼县
因卓尼古寺得名。卓尼是藏语马尾松之音译。相传元朝时曾在此地建寺,以寺内有两棵高大的马尾松而得名,自此始有卓尼地名。明永乐十六年(年)设卓尼土司千户所。年竖立卓尼藏族自治区,年改成卓县。
太原日报讯为驱逐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中共太原支部史书陈设展10月10日在彭真平生暨中共太原支部原址纪念馆展开。
中共太原支部史书陈设展由山西近代新兴产业和旧式教诲的展开、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达、山西党组织的树立、山西党组织指导的反动运动四局部构成。展览以珍贵的史书照片和翔实的党史材料为主,辅以什物、雕塑、影视材料等内容,展示了中共太原支部建立的史书背景和指导山西工人、芊芊学子实行反动妥协的光芒过程,关于教诲广大干部人民群众服膺光荣传统,发扬反动肉体,传承白色基因,以新的肉体形态和妥协姿势走好新征程,具有重要的史书和现实意义。展览有很多什物和材料是第一次陈设,对增强山西党史研讨、推进处所党建工作将起到主动的促进作用。
芊芊学子黄薇观展后感受很深,“老一辈无产阶级反动家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救国之行,为我们供给了光芒的品德模范,我们不克不及遗忘史书,要倍加爱护保重今日的幸运生存,据守邪道、振奋肉体,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妥协目标而努力学习。”山西老区职业手艺学院副院长王晓青说:“史书是最好的教科书,史书是最好的滋补剂。中共太原支部原址纪念馆是一处白色文明资源,也是芊芊学子上思政课的活泼教室,此次展览能够让芊芊学子切身感受感染文明自大的力气,直观地承受爱国主义教诲、抱负信心教诲,从老一辈无产阶级反动家身上吸取丰厚的肉体给养。”(弓凤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