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
新冠这场战役又悄悄打响
为了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的号召
甘肃文旅行业按下暂停键
在没有办法外出旅游的日子
小编带你“云上游”
了解金昌的“国宝”
感知文化遗产的魅力
记得带好口罩!
出发~
目前,金昌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永昌钟鼓楼、圣容寺塔、金川三角城遗址、北海子塔、汉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今天为大家介绍永昌汉、明长城。
00:36长城是我国古老的军事防御工程,最宏伟的历史建筑之一,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为汉、明两代修筑,东起永昌县与民勤县交界的牛毛墩,西止于永昌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全长约公里,实存95公里。汉、明长城永昌段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刘忠文摄
永昌汉、明长城大致可分为三段:
东段:总长约40公里,东起于永昌县与民勤县交界的牛毛墩,西止于河西堡镇青山堡村。因地处戈壁荒漠,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城垣呈2米高的沙土脊梁。但峰墩基本完好,均为约20米见方的墩堡,外筑长约30米的围墙。
中段:总长约20公里,东起于城关镇金川西村,西止于红山窑乡毛卜喇村月牙湖自然村。因地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风沙侵蚀较轻,保存完好。特别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约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筑内外双城,原貌尚存,气势磅礴,甚为壮观,是极好的旅游观光地段。
西段:总长20多公里,东起于王信堡村羊庄子自然村,西止于永昌县与山丹县交界处的绣花庙。因地处大黄山北麓,自然风化严重,城垣残缺不全。
刘忠文摄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段,为丝绸古道的咽喉要冲之地,既是西汉以来中原王朝的军事重镇,又是中原与西域各国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永昌特殊的地缘因素,长城在西汉初期就出现在永昌境内。
长城内外杨艺铠摄
汉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部匈奴的入侵而修建,永昌境内的汉长城是早期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永昌境内的汉代长城现存水源镇喇叭泉至河西堡镇青山堡40公里、城关镇金川西村至红山窑乡月牙湖自然村10公里,现残存汉代烽燧8个、城障4个、汉代壕沟数千米。永昌境内的汉长城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荒漠戈壁和高山之巅,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大见证。
永昌境内的汉代长城
虎头崖烽火台蒲永刚摄
金川峡一带就可以看到保存较好的汉长城,悬崖峭壁,河流奔泻,因险制塞,气势磅礴。从其整个建筑形式来看,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因山河形势,就地取材。在一些地段夯筑了塞墙,在一些地段则开挖了壕沟,一些地段是纯粹的自然屏障,而一些地段则又是简易的烽台与栏栅式的防御工事。
汉长城金川西村段因山河之势而筑觉非摄
女儿墙渝帆摄
明长城亦称“边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主要是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的侵扰。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永昌境内的明长城
永昌境内的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从华尖滩、达永山交接的定羌庙开始,由东南向西北,全长约公里,明长城在修筑和管理方面都非常的完善,大多为黄土夯筑。明长城因修筑时间较近,所以保存的相对完整。尤其是青山堡、毛卜喇、朱王堡等境内各有三十公里的城垣尤为完好,烽燧突起,气势磅礴。
保存完整的青山堡2号敌台
永昌境内的明长城要塞毛卜喇堡一角
保存完整的明长城毛卜喇村段杨艺铠摄
薛永成摄
另外,在明长城沿线有很多烽火台、燧体及围院亦被较好的保存了下来。当人们行进在长城边,举目而望,随处可见长城相连,烽火相望的壮美景观。
杨艺铠摄
者峡寨烽火台
站在长城顶上远眺,金戈铁马、烽烟滚尘已是久远的过去,脚下的黄土与崇山峻岭则深深勾起人们怀古叹今的情愫。若您是醉心于人文历史的旅游爱好者,这里将会是您今生不能不来的地方。
正如古诗有云:“边庭血战几经秋,白首雄图未肯休。誓扫龙沙归汉阙,宁悲李广不封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