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围绕“有服务家庭安居、有就业工作安定、有产业收入安稳、有动力生活安心”目标全面发力,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吾心安处是故乡
张掖日报记者李玉洁
搬进新楼房整一年,61岁的民乐县李寨乡高新村村民史广成始终觉得这是一个梦:从山脚下的土坯房搬进乐民新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的阔气小楼房里,家里有了冰箱,用上了暖气,再也不用挨冻煨炕,88岁的母亲看病买药也方便了……“如今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史广成感慨到。
和史广成一样受益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群众还有很多。从挪出穷山沟,到开启新生活,民乐县坚持把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与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园区建设和稳增长相结合,全县域统筹、全链条发展、全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推动搬迁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通过“大搬快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加快形成“小县大城”发展格局。
民乐县地处青海北部——甘肃西北部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建国后县域内共发生地震5次,今年青海门源“1·08”地震,造成全县户12.8万人受灾。同时,民乐县属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仍有78个村1.7万户6.9万余人居住在海拔米以上的生态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生产生活条件差,发展致富制约瓶颈较多,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
针对这些现状,该县坚持把当前和长远统筹起来,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力解决“要搬谁”的问题。坚持把生态及地灾搬迁作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富民强县的根本路径,立足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定位,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编制完成生态地灾搬迁3年总体方案和今年的工作方案,将8个镇的78个村1.7万户群众纳入地震灾害危险区搬迁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多重效应。
如何解决“搬到哪”的问题,该县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把“三个示范(区)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作为承载产业、集聚人口、安置就业的重要载体,按照“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模式,集中更多要素和资源,促进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三个示范区(园)”聚集人口15万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为推动生态及地灾搬迁提供了坚实保障。注重规划先行,紧盯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目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两城八镇五十村”五年乡村振兴规划、年“三区三镇三十村”乡村振兴建设方案和“两城三镇”生态地灾搬迁安置点,投资31.6亿元,规划实施生态地灾搬迁安置点10处,全力推进医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西部养老基地、殡仪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三个集镇学校、卫生院、养老院等设施条件,完善县城商贸市场、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同时统筹推进发展类村庄建设,对50个发展类村庄进行风貌改造提升,创建10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20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同步推进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联动发展。
该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强迫命令,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制定政策,把群众自愿和精准施策结合起来,全力解决“怎么搬”的问题。全县共报名1.53万户,按照个人申请、条件复核、分级审查等程序,最后确定年户、人实施生态地灾搬迁。为了让群众利益最大化,该县严格落实省上“一户一宅、占新腾旧”要求,本着知情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精准摸底和反复论证,因村因户制定差异化补助政策,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条件复核、分级审查、签订协议、贷款办理、补助资金发放、房款收缴、搬迁入住、拆旧复耕复垦、户籍民政社保迁移接转“十步曲”工作流程,稳步推进生态地灾搬迁工作。
如何让群众响应政策积极配合搬迁,该县坚持把搬得出和有保障衔接起来,全力解决“后续发展”的问题,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注册成立乡村振兴投融资公司,通过“先流转、后整治”等方式,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10万亩,打造以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冷凉经济产业带,一体化推进耕、种、管、收各环节,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最大限度提升土地产值。采取“产业带动、服务创收、资产盘活、入股分红、实体带动”等模式,以南古、三堡、六坝三个镇为试点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将污水管网、生态地灾搬迁安置楼、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绿化养护等小额简易工程发包给劳务服务公司,带动群众务工,增加村集体收入,切实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和引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在聚集区城镇成立社区,研究制定《民乐县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关于社会保障建设及社会治理的意见》,将生态地灾搬迁群众稳步纳入社区管理,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研究制定《民乐县年生态地灾搬迁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城乡均等化实施方案》《民乐县生态地灾搬迁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发展实施方案》,统筹养老、低保、住房、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政策措施,将搬迁人口纳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确保所有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