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丝绸之路中段,
河西走廊东部,
祁连山北麓,
有一座历史悠久、
人文深厚的古县城,
它就是永昌县!
永昌县风景秀丽,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戈壁绿洲、沙漠湿地等自然地貌一应俱全。
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因清泉汇集,潭水若漫而得名,被称为永昌县城“后花园”,是历代永昌人民憩息游宴、怡情山水的佳胜之地。
北海子正处于祁连山北麓东大河冲积扇边缘的地下水出露带,泉水汇流注入金川河。诸泉之中,以马踏泉最为著名,泉水上涌,常年不息,永昌八景中的“柳池映月”“金水潺声”二景即在此处。北海子公园还是古建筑群的胜地,因金川寺而获盛誉,风景非常优美。
俯瞰北海子,但见金川河蜿蜒盘曲,碧波清澄,宛如明镜,象一条透明的银丝带盘绕在绿洲田野之间,又宛如一位仙女在云中持练长舞,若隐若现,又似对镜梳妆,临水照容。
祁连山群山叠翠、峰谷蜿蜒,勾勒出一幅绿草与白雪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永昌境内的国土面积为3.5万公顷,仅为保护区总面积的1.74%,且全部为实验区,在整个祁连山保护区所占面积很小。即使如此,她却是山下数十万金昌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祁连山,古西羌称天山,羌人谓天为“腾格勒”,也叫雪山。站在永昌城远眺祁连,雪峰高耸,银装素裹。灿烂的阳光洒在雪峰,更是银星闪烁,白光耀眼,显得清素可爱,人们把此景称作“天山积雪”。
汉明长城保存完好,气势磅礴、苍凉古朴,宛如一条巨龙穿行于茫茫戈壁。
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为汉、明两代修筑,东起永昌县与民勤县交界的牛毛墩,西止于永昌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全长约公里,实存95公里。汉、明长城永昌段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刘忠文摄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段,为丝绸古道的咽喉要冲之地,既是西汉以来中原王朝的军事重镇,又是中原与西域各国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永昌特殊的地缘因素,长城在西汉初期就出现在永昌境内。
刘忠文摄
汉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部匈奴的入侵而修建,永昌境内的汉长城是早期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永昌境内的汉代长城现存水源镇喇叭泉至河西堡镇青山堡40公里、城关镇金川西村至红山窑乡月牙湖自然村10公里,现残存汉代烽燧8个、城障4个、汉代壕沟数千米。永昌境内的汉长城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荒漠戈壁和高山之巅,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大见证。
永昌境内的汉代长城
明长城亦称“边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主要是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的侵扰。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永昌境内的明长城
永昌境内的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从华尖滩、达永山交接的定羌庙开始,由东南向西北,全长约公里,明长城在修筑和管理方面都非常的完善,大多为黄土夯筑。明长城因修筑时间较近,所以保存得相对完整。尤其是青山堡、毛卜喇、朱王堡等境内各有三十公里的城垣尤为完好,烽燧突起,气势磅礴。
保存完整的青山堡2号敌台
薛永成摄
另外,在明长城沿线有很多烽火台、燧体及围院亦被较好得保存了下来。当人们行进在长城边,举目而望,随处可见长城相连,烽火相望的壮美景观。
武当山下,泉水潺潺、绿草如茵,从山顶远眺,蓝天碧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永昌县城北武当山,是一处独有西北壮丽山色及丰富宗教底蕴的圣地。这里有山有水,健康步道环绕湿地,曲径通幽、绿树成荫;古建筑错落有致、古朴雄浑、风景优美。
北武当山上,自下而上点缀着一座座风姿不同,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由个台阶相通,那里香烟缭绕,钟磬微微。每当大雨过后,洪流一泄千丈,站在涧口向上望去,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令人心弦撼动。
在永昌,北方大地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清柔之美融为一体,是旅行者、摄影家、文学家的理想去处和游客避暑胜地,也是河西走廊宗教文化的一块净土。
来源:微游甘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