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程健通讯员钱大伟文/图
在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潮中,传承红西路军、艾黎、何克红色基因。
在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中,保护开发汉明长城、硖口古城。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指引下,完成祁连山、山丹军马场“绿色蝶变”。
在培养“大国工匠”的社会需求中,播种职业教育蓝色希望。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期盼中,满足人民新期待、展现乡村新风貌……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张掖市山丹县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主题教育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让主题教育的成效切实体现在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上,一张张浓墨重彩的新画卷,正在山丹大地徐徐展开。
“红”色写意初心传承
近年来,山丹县立足红西路军浴血河西的历史地位和“艾黎情”旅游品牌影响力,突出“新红色旅游”的理念,统筹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教育和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对陈昌浩治病养伤住过的红军庙等革命历史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完成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艾黎故居—雷台等设施陈旧的场馆进行改造维修,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了红色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十一国庆假期,山丹县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分别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3%和17.2%。
同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了解学习艾黎事迹,感悟艾黎精神,向社会各界人士、学校师生发放《艾黎精神永放光芒》宣传册余本,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启发,使艾黎精神成为山丹人民建设幸福美好新山丹的精神动力。
“金”色彰显文化魅力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山丹县汉、明长城在境内绵延近多公里,壕式汉长城和土筑夯打的明长城相距10至80米之间,蜿蜒并行,且留存较为完整。
为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多万元,对县境内10公里长城本体险情最严重段落、烽燧、城堡和硖口古城过街楼进行了修缮加固,对洪水冲刷最严重的明长城新河段、丰城堡段进行了防洪抢险加固。
同时,制作《魅力山丹行》旅游栏目,邀请各类摄制组拍摄汉明长城遗址、硖口军事历史文化和硖口古城历史古迹,对山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专题宣传。
举办非遗展示、非遗文化节、“二月二”、赐儿山和“四月四”民俗旅游文化活动等60多项文体旅活动,组织参加亚洲文化旅游展、深圳文博会和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出剪纸、烙画、麦秆画、木雕、玉雕、马当先等文创产品余件,扩大了山丹对外知名度,为打造山丹地域文化品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色晕染青山绿水
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天蓝”、留住“水清”、播种“地绿”,使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使祁连山生态环境彻底得到保护和修复。
在紧紧围绕张掖市委“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高标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山丹河城区河道综合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11项生态项目的同时,山丹县还在重要水源涵养区域、山丹河及G30国道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连片营造生态林4.6万亩,带动全县完成造林5.1万亩。
同时,完善整改整治责任机制,持续开展“拉网式”复核、“过筛子”排查整治,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29项具体问题中涉及山丹县的26项问题、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山丹段)6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完成整治,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8件信访投诉问题全部办理完毕。
“蓝”色点缀星火希望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中职、高职教育发展,山丹县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促就业、抓职教更是惠民生”的意识,坚持需求为前提,就业为导向,深化山丹培黎学校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探索创建工艺美术、机电、农艺等“双创”孵化培训基地。
同时,拓宽引资引企引智渠道,加强院校、校企合作,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百校千企职教集团等名校名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智慧校园共建合作协议,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吸引魅力和服务能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丹县依托“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优势,采取校内集中办班、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电工、焊工、瓦工等20多个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城乡劳动力人次。
“青”色勾勒美丽乡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在主题教育期间,山丹县从以改善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人居环境起步,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和村庄绿化、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着力打造了1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6个环境整洁示范村。
据了解,山丹县先后建设形成大马营集镇改造、东乐镇集镇风貌改造、李桥乡高庙村记忆特色小镇、老军乡硖口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点带面,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同时,以“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模式,进一步健全“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运行机制,“三团”监督执行重点工程多项、帮困实事多件,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推行以来,共开展各种服务2多场次,帮办实事好事多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多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