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甘肃,青海你好!
引题
在甘肃逗留了八天,但只骑了六天,斗争了两天。本来还要再5天一路向北,但无奈只能掉头往南扎,来到祁连山脚下的民乐。也许是青海不欢迎我,也许是要给我一个忠告,咱这地不是随便你玩的。所以,摆了一个米高的大馒头在那,好在甘肃挺咱,把咱抬升到米的海拔。
不过这多米的高程,俺还是第一次挑战,激动啊、兴奋啊、早点睡啊,这是昨天的事了;今天是各种苦恼啊、疲惫啊、腿疼啊、屁股疼啊,但还是要低着头一步一步蹬,一米一米攻克。
我是十足的吃货,在西北养成了吃面食的习惯,馒头咱就着大葱吃,油条咱配着豆浆喝。昨天特意买了一袋猪皮带着吃,皮厚点,总能防晒抗打击。
这不,我还在这嘚啵乱写,说明咱过来了,什么都照吃不误。
今天的行程
日期:年8月5日,星期三。
路线:从民乐县出发,沿国道一路爬坡南下,没有弯路,只是爬坡,到达祁连县峨堡镇。
里程:62公里,累计公里。
累计经过县市:41个
这个行者数据有问题啊,累计才米,海拔落差都达到米了,何况期间还有好多起伏路。不解!
所见-自然篇
迎着朝阳出发,离开美丽的县城民乐,离开甘肃前往青海。
出了县城就是爬坡,不过一路的美景尽收眼底了。
蓝天、白云、青山静谧。
云流翻山而出,直泻千里,似光芒万丈,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而且越往山上走,景色越美好。
开始有高山草原的感觉了。
突然两旁的视野变得不那么开阔,里面的山开始靠拢了。只留下了这么一个口进出,这就是扁都口,是古代中原进藏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张掖著名的旅游胜地。
虽然变得越来越窄了,但两旁依然翠绿,非常漂亮。
不过这是祁连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已禁止放牧,游人也不让上山,因为这里面的生态是非常的脆弱。
国道基本上是沿着这条小河逆流而上的,这条小河就是童子坝河。河水不那么清澈,但是非常湍急。这就表明坡度比较大,爬起来就费老大劲儿了。
随着山路的不断攀升,山上的植被日渐稀少,两边陡峭的崖壁开始出现,所以这条国道有时候是沿着崖壁走的。
看起来还是蛮壮观的,但此时天已经阴下来了。预示着很有可能会下雨,比较麻烦。在高海拔下雨骑行那是很痛苦的,即使穿雨衣里边也会很冷,汗排出去,衣服也会湿透的。
突然间走出了幽谷,山也不那么陡峭了,也变绿了,经验表明我快到顶了。
曾自信的认为,过了这个坳口就应该是山顶了。但太过于自信了,上面还有好多个!!!此时还没有下雨,还有米的爬升。
终于冒着雨骑了差不多3小时,走完最后一段爬到山顶。话说这个下着雨,那是真冷啊。海拔有点高了,雨衣下的我全身湿透了。
这就是山顶的景色,看起来也不那么漂亮,关键是太冷,想早点下去。拍张照,意思意思留个念就得了。
此刻在我眼里最好的风景就是这辆功勋车,载着多斤一路爬上来。
所见-人文篇
一路上这样的小村儿特别多,农家休闲游,提升了村里的形象,装扮的都蛮漂亮。
而且他们每个村都有一片油菜花田,只不过我到的时间晚了一点儿,花期已经过了,只有零星的小花。
经由民乐县的长安街出城的,清晨的小城看起来还是非常安静。
由于油菜花的存在,这儿有很多养蜂人,专门卖菜花蜜,而且人家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从不掺假。因为要爬坡,所以没买。
这是中途经过的最大一个镇,南丰镇,不大,但是蛮干净的。这时候太阳还很毒,所以有点口渴,找到个小卖部,我说:“给我来瓶可乐,要冰镇的”。老板一楞:“这啥时候,你还喝冰镇的,我们这儿天气冷海拔高,常温的都没人买,还冰镇的呢。昨天晚上我们都点炉子了,这天老冷了”。我突然间发现我是从阿拉伯来的,不了解这儿的气候环境。
这个村儿名字挺有意思,炒面庄村,本来想去吃个炒面,结果骑过去发现村里边只有一家饭店,因为旅游旺季过了,关门了。
好在我有储备,把昨晚上买的猪肉皮,当午餐给吃了。
在路边大姐那儿还买俩烤鸡蛋。不过吃的时候发现,这好像不是烤的,是煮的。
从山顶下来,一路陡坡,平时那是个爽字了得,但今天不行,一是有雨,身已湿,风吹的直哆嗦,关键是特别冻手,几个手指头都冻麻了;二是路太滑,所以不敢太快。但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和一群小白点儿,我还是停下来了。发现这小白点是一群羊啊,这羊比我耐寒,这么冷的天不回去,还在这吃啥?
终于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峨堡镇,不过这儿应该更冷,海拔米,所以各个店里都已经把火炉点上了。大家都穿的很厚,就我们这种外来的,穿的很单薄。
暑期经济已然升温了,来旅游者居多,好多家宾馆都订满了,好在镇里不大,找了一家有空的,但是最贵的,先来点热水吧。
甘长尺短,来日丈量
离开甘肃,到达青海。在甘肃呆了六天,四天的骑行,被风吹了三天,爬了三天坡,疲惫是有,但温情更甚。
对甘肃有所了解,大学期间系里有几个甘肃的同学,我从他们身上认识了甘肃人的真诚、朴实。同学中有个白白胖胖的小胖,以为甘肃人都是白白胖胖的;还有那个真诚发拽的隔壁班同学,以为他有东北人的血统,但长的太黑,所以不接纳他为东北人。
之前来过几次甘肃,在兰州和南部晃悠过。没来过中北部,只是在书上了解过,当然这地非网红,所以后期网络上也没太多了解。遂定义这个区域除了黄土高原就是大漠戈壁。其实,这地要是没水还真是戈壁大漠,因为降雨确实少的可怜,即便是被误认为江南的张掖,实际上降水量也很低。
一路走过来,印象最深的是遍布各地的引水渠道,形成了独特的水网。这里将可引用的水都引过来,并尽最大努力引到高海拔区域。在这,先后走过两次海拔0米的区域,上边都有引水渠道。正是因为有这规模巨大的灌溉系统,才有了满眼绿色的庄稼,才有了张掖这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相比之下,东北黑龙江的农业种植简直就是休闲式农业,春播后就没啥事了,剩下的就是各种麻将,然后该下雨的时候会下雨,该晒太阳的时候会晒太阳,再然后收割完事。不需要像这里还要定期浇水,耕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还要节水灌溉,真是不易。
这个区域的生态还是很脆弱的,除了能浇水的庄稼之外,戈壁、荒滩的地貌还是太多了,裸露的黄土、荒山不仅不存水,下雨直接变地表径流了,还带大批泥沙给黄河。所以,这里生态治理的任务还是很重的,生态治理见成效,才能见未来。
这里的面条还是不错的,种类丰富,什么卤炮、炒炮、酸汤面、大肉面、羊肉面皮、花样拌面,吃过这些,还有很多没吃过的。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所以猜测拉面开始没落了。但这些面条很顶饿,昨天中午吃了一碗炒面,然后爬坡60公里,到晚上还不饿,可见人家用料是多么军工产品,堪比盐池的羊肉。当然了,我还是怀念羊肉。
所经之地,见到的人感觉比较憨直,说话也不留情面,我这个骑行动作在这被损斥了几次,就连宾馆的服务员也敢造次,说我是没事闲的。当然了,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我觉得挺好。如果你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话匣子也很满。所以,在路上找他们聊天是我排解孤独的一种有效方式,虽然他们方言很重,但难不倒会意能力极强的我,沟通起来也顺畅无比,只不过有时候是他说他的,我说我的,尽管驴唇不对马嘴,但气氛是相当融洽。我喜欢这的人,他们很少提反对意见,因为我听不出来。当然,甘肃还有一群可爱的人,那就是养路工人。经过几个省份,其他省份没见几个,但在甘肃每天都能见到他们,而且他们是真的在干活。这着实排解了我路途的孤独感,跟他们互动很多,虽然很多时候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该问候就问候,该招呼就招呼,也很和谐。
再见,甘肃,再见,长城。虽然原定的几站没有成行,但来日咱再话方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