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建刚
年,山丹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预计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造引擎,撬起乡村发展新支点
该县按照“重点培育、打造精品,串点成线、树立样板,扩面提质、争创示范”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重点项目42项,完成投资3.9亿元,为加快推动“三线两区”精品示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G线沿线已建成的6个“千村美丽”示范村、7个“万村整洁”示范村为基础,全县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特色民居示范村3个、特色风貌示范村19个。以S线沿线位奇、李桥、大马营等乡镇为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镇承载力和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向集镇合并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彩虹山丹景观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如意花海景观品位,打造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后花园。以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口,整合大马营镇上、中、下河资源优势,加快果子沟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
美环境,塑造乡村振兴新名片
该县结合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等工作,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为重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按照“县级为主、省级奖励”的投入机制,将中央和省市县奖补资金与各乡镇实际工作成效挂钩,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年度工作突出、效果明显、资金保障较好的乡镇进行奖补,全年新(改)建农村公厕82座,新建卫生户厕座。积极推行“社保洁、村集中、乡(镇)收集、县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大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共清理垃圾杂物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2吨、村内沟渠河道垃圾淤泥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清洁村庄行动,先行改造提升“三线两区”沿线村庄风貌,大力推进危旧房屋拆除、道路硬化、田园绿化、村庄亮化、庭院净化,拓展发展空间,改善村容村貌,拆除长期无人居住的危旧房户,复垦复绿78亩。在此基础上,该县按照“旅游+”的理念,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2个村旅游示范村、2个旅游专业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户列入全市首批“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
夯基础,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该县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项目实施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废旧农膜回收、造林绿化、水利设施等涉农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完成投资1.56亿元,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等农业重点项目29项。依托3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和14个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开展农膜回收试验示范16项,回收废旧农膜多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重点水利项目7项,完成投资1.69亿元,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马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争取项目资金1.4亿元,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祁连山林地保护与建设等项目,重点在祁连山浅山区大马营镇、李桥乡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加快构建遍布农村、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生态的交通运输网络,投资.32万元,实施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项目3项,硬化公路81.公里,农村路网构架更加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抓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该县围绕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畜禽养殖规模日益壮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初见成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按照稳粮强特的思路,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打造以清泉镇寒旱区、大马营镇圈沟村、李桥乡巴寨村为主的食用菌基地7个,累计建成各类设施大棚座,一批丝路寒旱农业基地初步形成。加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力度,累计建成规范化畜牧养殖园区4个,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个。着力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公信力,全县“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到47个,完成山丹羊肉地理标志认定,山丹羊肉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好中优”目录。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要求,引导小农户从分散生产转向有组织有规模生产,把“一家一户”的小产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家,家庭农场累计达到家,带动土地流转30.4万亩。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带动贫困户通过参与发展、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全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