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治疗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57257.html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初夏时节,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正在山丹县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伴随这一工程的实施,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好,乡村美丽兴旺的图景,正在焉支大地逐渐展开。

看着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老房子在大型挖掘机轰鸣中倒塌,山丹县老军乡潘庄村村民陈亮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坚定。

地处焉支山北麓高寒冷凉地区的潘庄村,干旱缺水、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严酷的自然现状让原本多口人的村庄“空心化”率高达97%以上,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

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县13个重点精准扶贫村之一后,实施生态搬迁成了打开脱贫缺口首选。自年起,县、乡两级累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安全饮水等15项项目,让潘庄村户沿山地区贫困群众率先搬出了“穷窝窝”,住进了高标准易地扶贫搬迁住宅小区。

今年年初,山丹县委、县政府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生态宜居村庄建设”思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年)》。意见指出,从年开始,用两年时间,重点将居住在祁连山浅山区高海拔地区农户,以及空心化严重、公共设施薄弱、居住地点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地方病和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域群众约2万人,实施生态搬迁,部分搬迁至县城居住,部分搬迁至生态宜居村庄集中安置。

为此,老军乡牢牢把握住了这一关键政策机遇,在前期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安全饮水等项目,让潘庄村户沿山地区贫困群众率先搬出的基础上,将潘庄村纳入到了整村搬迁的范畴,通过政策的牵引力,让剩余的户群众全部解开了思想“包袱”,达成“腾退复垦”的协议,实现了整村搬迁。一时间,该乡更多分散居住在高海拔区域的群众加入“腾退复垦”行列,彻底从“穷故土”搬迁至高标准规划的生态宜居村庄“新福地”。

“我们都搬到移民搬迁点,有了新房子,自来水拉到了家里,道路通畅,老人就医、孩子上学都很方便,非常好。”陈亮说,如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红火了。

“现在的村子里,路还是砂石路,出门半天都碰不到一个人,搬迁政策这么好,我们不能拖了政策的后腿。”潘庄村五社村民李占元,一开始对于搬迁疑虑重重的他,在看到实实在在的政策兑现和正在新建的生态宜居聚居点后,爽快的签下了“腾退复垦”协议。

打消村民顾虑的,是县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年)》中几条实实在在的多项优惠政策:对整村、整社搬迁至生态宜居村庄的群众,每户给予2万元奖励以及享受政府贴息的统一申请贷款,对自行拆除旧宅基地上建构筑物腾退复垦的,每户补助1万元。同时,各乡镇还根据本乡镇实际,择优选定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地址,高标准编制规划搬迁群众的生态宜居聚居点以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政策的“压舱石”和搬迁在望的新居,让搬迁群众看到了优越的广阔发展前景,对“腾退复垦”的热情瞬间暴涨。

在国道及G30高速南侧的东乐镇是山丹县的最西端。在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中,该镇率先行动,在集镇新区规划生态宜居村庄聚居点,目前已有34户搬迁入住。

走进位于该镇城西村的生态宜居村庄聚居点,统一的徽派风格建筑小院整齐排列,青瓦白墙格外敞亮。

“新房子上下水都通了,路铺平了路灯也亮了,孩子出门就到学校了,各方面都非常方便。”今年56岁的东乐镇城西村赵福珍说,儿子儿媳出门打工,老两口照顾孙子上学,还流转70多亩地种植玉米和饲草。

老两口都快60岁,还能流转70多亩地?看出记者的惊讶,城西村党支部书记党生荣笑着解释,“加上她家原有的耕地,总共80多亩,村里有大型的农机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服务,60岁左右的劳动力照管百八十亩地不成问题,这也解决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在聚居点周围,记者还看到新建的大型广场、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镇中心小学、政府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等均分布在周围。中心小学的运动场也对居民开放,闲时还有好多人来这里锻炼。

“生态宜居村庄聚居点的道路硬化、上下水、房屋建设都是统一建设,农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户型,政府提供每户5万元的补助。”随行的东乐镇副镇长王彪介绍,每户占地平方,分为平米和70平米两种户型,经济实用。

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将有限的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通过对迁出区农业生产要素整合重组,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保护和治理是我县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这是山丹县决策者的共识。

按照相关规划,从今年开始,该县将用两年时间将居住在祁连山浅山区高海拔地区农户,以及村庄空心化严重、公共设施薄弱、居住地点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地方病和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域群众约2万人,部分搬迁至县城居住,部分搬迁至生态宜居村庄集中安置,实现全县农业向集约化发展、农村向城镇化迈进、农民向职业化转型。

随着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将高海拔地区农户迁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逐步推进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村庄搬迁撤并和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还草,有利于扩大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范围,进一步减少人为干预和破坏,长久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果。

同时,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将改善搬迁群众生存环境,解决群众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并通过发展产业优势,打造产业园区,带动搬迁群众置业发展、稳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祁连山浅山区高海拔地区农户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是,那些人更爱护那座山,因为他们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翟继宗报道)

来源:新华号山丹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