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坐落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大马营草原的山丹马场仍是漫野碧绿。循着声声马啸走进马场,群马奔腾的壮观场景映入眼帘。
作为世界最大、历史最长的马场,马,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山丹马场最骄傲的名片。
从西汉年间开始,这片肥沃的草原上不断回响着马蹄踏过的声音。直到年,山丹马场肩负起新的使命——将马场的“土种马”改育为国家军马新品种。
为此几代牧马人爬冰卧雪,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开拓进取”的“牧马人”精神,经过30多年的艰辛,培育出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为军事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但因祁连山的气候变迁、超载放牧等,山丹马场及周边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效能减弱等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防军事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军马”之责渐渐被“铁马”取代。
转型,成了山丹马场的新挑战。
据悉,年以来,山丹马场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落实退牧还草、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及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3项;完成草原围栏面积万亩、退化草原改良6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0万亩,草原病虫鼠害防治68万亩,草原毒杂草治理3.3万亩;落实减畜禁牧措施、实施生态建设项目……一系列举措接续落地,使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目前山丹马场共养殖多匹马、多头牛、多头羊和多头驴。山丹马场区域内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80.3%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岩羊、马鹿、狍鹿、藏狐、狼、金雕等许多不常见的野生动物种群频频现身山丹马场草原。”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任培文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生态蜕变的山丹马场,还将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山丹马场借助独特资源禀赋,着力打造‘规模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产业链。”任培文介绍。
养殖业是山丹马场守正创新的“老本行”,今天,这里以“山丹马”保种和速力马培育,肉牛、肉羊和品种驴繁育为主,形成马牛羊驴并举、草原自然放牧与舍饲养殖相结合的牧业新格局。
此外,马场新培育种植业为支柱产业,打破单一种植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等的“老三样”种植模式,新发展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产业。在耕地面积达46.06万亩的土地上,山丹马场引入一系列机械化、数字化手段,如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大大提升了产量和收益。
为了提升种植业产量和收益,山丹马场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
丰富的农畜产品成为加工业的最大底气,山丹马场发展出以菜籽油加工、青稞酒酿造、牛羊肉分割包装和牦牛肉酱加工为主的特色高原食品加工业,打造甘肃省特色名优产品。
“现在马场有两个发展目标,一是努力实现农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转移,二是新产业向山下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努力争做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任培文展望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