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等五个“插花型”贫困县区集中脱贫摘帽。这是我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区。伴随这五个“插花型”贫困县区的摘帽,张掖市辖六个县区全部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年10月开始,我们先行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介绍说。
脱贫路上,产业扶贫是关键
甘州区花寨乡余家城村位于祁连山北麓,由于海拔较高,气候阴凉,多少年来,种植蔬菜在这里是一种“奢望”,当地人主要靠种植谷子等杂粮维持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短短几年间,在甘州区产业政策指引下,设施农业在当地发展起来。
今年夏天,记者在余家城村特色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看到,棚内蔬菜青翠欲滴。张掖市利和农业公司负责人张维波告诉记者:“大棚内主要种植西兰花、娃娃菜,六七月开始采收上市,一亩地能卖四五千元,能够带动乡里多户贫困户增收。”
余家城村的产业变迁是张掖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回顾张掖市脱贫之路,“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我们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紧紧围绕‘县区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着力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张掖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峰说。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引导扶持贫困片区和群众大力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全市6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已发展到10万亩,有力地支撑了群众稳定增收。张掖市还通过支持农字号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例如,海升一期2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建成投产后,就吸纳了扶贫搬迁户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元。
摘帽之后,产业振兴是重心
“在扶贫车间上班,每天至少能有元左右的收入。”正在山丹县海兰达服饰扶贫车间缝制衣服的大马营镇中河村村民陈芬说,“我现在不用外出打工,能按时上下班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心里踏实多了。”
近年来,山丹县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针对当地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通过扶贫项目以工代赈吸纳一批、扶贫车间就地就近雇用一批、设置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办法,安置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有效防止了贫困群众返贫。
“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防止返贫才是根本。我们将做好巩固、拓展、衔接‘三篇文章’,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切实提高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脱贫群众真脱贫、不返贫。”王海峰说。
据介绍,张掖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着眼扩规模、提效益,持续深入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六个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设肉牛和蔬菜“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做活做靓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智慧农业等多种业态,做实做细“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融合度和关联性,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