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北峰村村民安建斌、安建林两兄弟放牧途中,在自家牧场发现一只受伤的小“老鹰”,经西营河自然保护站皇城资源管护站工作人员辨认,这只形似老鹰的飞禽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目前,受伤大已得到救治,伤口痊愈后将放归大自然。

肃南县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题,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自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整改以来,肃南县农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加强,随着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人为活动减少,植被逐渐恢复,肃南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不仅如此,为了打破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下实现农牧民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的产业发展制约瓶颈,肃南县还探索走出了畜牧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相依存、相促进的异地借牧循环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肃南县境内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的九排松景点植被茂盛。(高翔摄)

探索农牧循环发展之路打破产业发展制约瓶颈

祁连山脉群山环抱,峰顶白雪皑皑;祁连山下绿草如茵,呦呦鹿鸣。7月30日一大早,祁连山国家公园隆畅河保护站孔岗木资源管护站副站长葛东辉和往常一样,来到管护站临时救助点,仔细观察着每头白臀鹿的恢复情况。

“这几年生态明显好转,林区的蓝马鸡、马麝、白臀鹿,狐狸、狼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白臀鹿,由之前的多头增加到了多头。”葛东辉说,管护站由3名工作人员组成,每个人每月平均有26天的时间都在巡山。

“有些巡护点不好通行,早上七点多出发,晚上9点多才能回来。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很充实。生态恢复了,谁心里都高兴。”葛东辉说。

祁连山生态整治、保护和修复不仅体现在祁连山的绿色面貌上,更体现在广大农牧民的“绿色意识”里。

葛东辉每天都会到管护站临时救助点,观察每头白臀鹿的恢复情况。(高翔摄)

“以前,牧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强,在山里挖虫草、采蘑菇的人为活动较为普遍,容易对植被造成破坏。现在不同了,大家义务当起了守林员,对发现的盗猎、伐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谈起家乡的变化,肃南县大河乡西岭村党支部书记顾伟东有讲不完的故事。

西岭村有牧民户,截至年底已有户实现了定居,其余几户均属外出务工家庭。“搬到县城里后,交通方便了,老人的风湿病没有了,小孩上学、就医也方便了……”顾伟东介绍说,从游牧变为定居,西岭村的牧民感受到了诸多便利。

“实现定居,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后,牧民们还探索出了天然放牧与‘异地借牧’结合的新模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还起到了增收致富的效果。”顾伟东所说的“异地借牧”模式即牧民夏秋季节在山上放牧,冬春季节在山下农区舍饲喂养或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这种模式不仅促使借牧牲畜进一步保膘抓膘,缩短甚至消除掉膘期,保证母畜高质量产仔,还能将农区的农作物、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人为活动减少,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肃南县境内植被逐渐恢复。(高翔摄)

据悉,从当年10月份开始至次年3月,当地平均每年共有49个村多户农牧户近10万头(只)牛羊陆续到肃南县明花乡及邻近的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县(区)进行异地借牧。

据肃南县相关部门监测统计,通过“异地借牧”,肃南县草原亩产草量较年提高了20.6%,草原植被得到了休养,草原生态实现了有效恢复;通过“异地借牧”,成畜保活率提高1%、产毛量提高10%、羔羊成活率提高7%,冲减借牧成本后,户均增收2.76万元,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通过“异地借牧”,借牧牲畜过腹转化借牧地区秸秆资源2.4万吨,过腹还田有机肥1万吨,提高了资源化利用效率。

据了解,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人为活动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张掖市编制完成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农牧民搬迁方案》,累计投入资金.89万元,于年底将核心区户人进行了易地搬迁。同时,整合生态保护、农牧民定居、草原补奖、公益林补助管护、精准扶贫、困难群众救助等七个方面的政策,采取一户确定一名护林员、一户培训一名实用技能人员、一户扶持一项持续增收项目、一户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个一”措施,确保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农牧民搬得出、稳得住、收入有保障、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

“为了加大农牧民后续产业培育,肃南县还鼓励引导电子商务、旅游业、民族风情产品开发、特色餐饮等产业发展,扶持和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不久的将来,肃南县将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肃南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县林草局局长彭吉延说。

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水电站均安装了生态放流视频监控系统和流量计量装置,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高翔摄)

从长远谋发展坚持以保护优先的心态发展企业

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西地区三大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及其支流流经和发源于肃南山区,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

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开发黑河流域的水电企业,该公司在黑河干流建成、管理、运营的龙首一级、龙首二级、三道湾等5座水电站,总装机46.4万千瓦。

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不够,未能按照生态调水要求向下游下泄生态水,该公司于年1月被媒体曝光。

上图:位于肃南县皇城镇西城村的金源煤矿,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图为问题整改前(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下图:位于肃南县皇城镇西城村的金源煤矿,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图为问题整改后(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自年1月份环保问题整治以来,我们累计投入了余万元环保资金,完成环保专项整治项,建设了生态放流系统,15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寇明淦说。

彻底整改后,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水电站闸门加装了永久性垫块,实现了生态放流不受人为控制;安装了生态放流视频监控系统和流量计量装置,实现了数字、实景双重监视,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

“我们的每一座水电站都核定了主汛期、枯水期、丰水期的最低生态流量,各级电站生态放流都能实现丰、枯水期的正常切换,视频系统和数字流量系统与政府监管平台也实现了同步数字监控。”寇明淦说,现在调水多少都有实时数据和远程监控,且这些数据直接汇总到张掖市水务局调度室,所有调水情况都受到监管部门监督。

寇明淦表示,如今,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都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近三年来,公司增值放流祁连裸鲤6万余尾,对维护黑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库区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按照相关环境监测要求,各级电站汛前、汛中、汛后地表水质监测结果均显示合格,水质满足指标要求。

“生态环境改善是有目共睹的,明显的感觉山青了,野生动物多了,库区和坝后消力池经常可见游动的鱼群,上班途中透过车窗可见成群的青羊……”寇明淦说,下一步,公司还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放流管理,加强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环保责任制,担当起企业的环保责任。

“4根烟囱,直排滚滚浓烟,几近遮天蔽日……”因违规直排污染物被曝光的还有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闻斌至今忘不掉这个噩梦般的场景。从年1月停产整顿年1月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复工,闻斌经历了从心灰意冷蹲进看守所到再度掌管企业谋发展的涅槃。

“当时很不理解,但是通过整改后,公司整体形象提升了,厂房烟尘污染减少了,招聘的员工也更愿意留下来在这里工作了,我们才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闻斌介绍,巨龙公司再次生产之前,已投入1多万元,用于生产车间矿热炉冶炼烟气排放控制、上料系统扬尘控制、原料堆场扬尘控制、烟气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以及厂区绿化、环境保护标准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整改。

“警钟长鸣,知耻后勇;牢记教训,涅槃重生。”如今,再到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厂区门口树立的的警示牌和整治牌分外夺目。

“企业本身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永远不能生存。只有从长远角度认识到企业追求生态效益的重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才可能从长期上真正有所着落。”站在警示牌下,闻斌这样说。

上图:肃南县大湾砂石料场白泉门砂石料场问题整治前。拍摄时间为年8月5日(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下图:肃南县大湾砂石料场白泉门砂石料场问题整改后。拍摄时间为年8月9日(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构建生态环境监管长效机制让山更绿水更清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72万公顷,其中张掖段.91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44%,占张掖市国土面积的36.2%,范围涉及张掖市肃南县、民乐县、山丹县和甘州区。张掖是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与修复的主战场。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来,张掖市共清理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生态环境具体问题项。目前,已全部完成现场整治任务,矿业权、旅游设施项目分类退出和水电站关停退出工作全部完成。

据了解,通过集中整改,如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生态环境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全域监测监管的新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当地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举一反三,张掖市还全面延伸整改,持续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祁连山保护区外围地带排查出的个矿山项目也完成了现场整治任务,自然保护区外河道非法采石采矿、排污企业、畜禽养殖、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等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整治。

“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张掖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生态监测手段构建的‘天眼’平台密不可分。”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成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张掖市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以及高度分散等问题突出,加之县区、乡镇(街道)环保执法力量薄弱,监测方法时空间隔大、费时费力、成本过高,难以具备整体普遍意义上监管。

“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被通报之后,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管控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我们采用航空遥感和地面监测等多种手段,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通过遥感和地面生态监测等手段,融合了现有八类环保监测网络,实现对空气、水、土壤、声环境、辐射环境、机动车尾气、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全覆盖和数据有效集成。”马成介绍,该平台可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湖泊湿地、草原等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开展常态监测、生态调查和动态评估,为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数据决策服务,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全面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对全域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管目标。

据了解,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点多面广、牵扯利益关系多、施工条件差、技术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张掖市大胆探索创新,邀请知名专家、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参与农牧民搬迁等技术方案论证评审,矿山、水电、旅游项目整治方案编制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了主管盲目行事;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思路,研究制定了差别化分类整治措施,采取分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阶段压茬推进的方式,有力有序开展整治工作;针对中央有关部门指出的问题逐一实地勘察、逐项攻坚解决;坚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原则,为每一个退出项目“量身定做”一个退出方案,通过细致清产核资、组织专家评估、加强审计监督,并引入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和中介评估机构参与指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有效解决了保护区内矿业权、水电站和旅游设施项目退出问题。

上图:位于肃南县皇城镇宁昌村的西营河一级发电厂厂房整治前图片。拍摄时间为年7月3日(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下图:位于肃南县皇城镇宁昌村的西营河一级发电厂厂房整治后图片。拍摄时间为年6月12日(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虽然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取得了实效,但面临的困难也有许多。比如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等。”彭吉延说。

据介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肃南县大部分面积处于生态功能区,还涉及周边县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肃南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目前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转移支付偏少,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牧民群众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肃南县共确定水源地6片11处。为保障水源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肃南县作为上游区域,因保护水源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生产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但目前尚未建立与保障水源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相适应的横向补偿机制。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的母亲山,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重大,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力度,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维系河西走廊生态平衡,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刘贤德认为,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应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水源保护地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生态功能区水资源、冰川、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进行资金补偿,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引导、转产扶持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推行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

二、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生态搬迁、生态廊道、科研监测等方面投入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项目资金分配激励机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给予重点支持,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提供交通、通信、环保以及医疗救护、科普基地、科研监测等设施建设给予倾斜支持。

三、全面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移民,做细、做实核心保护区农牧民搬迁后续支持工作,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新模式。

“祁连山生态系统复杂而脆弱,后续保护修复任务仍然艰巨。我们要坚持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定位,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刘贤德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