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这是目前人们对“张掖”这个名词最古老的认识,通常人们直译为:张开国家的臂膀,以此顺利通达西域。但“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是文言文词句,直译为“张开国家的臂膀,以此顺利通达西域”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张国臂”已经表达了张开国家臂膀的意思,后加“掖”字则显得十分多余。笔者认为:“张国臂掖”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掖”有扶的意思:可以译为:掖张国臂,即扶起(撑起)张国的臂膀。整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则译为:扶起张掖属国的臂膀,可以畅通西域更为贴切。
张掖属国,一个改变了华夏民族历史的地名,在公元前年前就出现在了河西走廊,它不但是管理河西走廊及周边民族的管理中心,还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之邦,为华夏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特殊的力量。
那么,张掖属国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演变如何,治所在何处,张掖属国是不是张掖市的古老称呼呢?
笔者通过大量资料证实:西汉武帝时期,为管理河西少数民族,汉朝廷建张掖属国。西汉所建的张掖属国原指永固古城,非今张掖市甘州区。从以下几方面可进行准确推断:
一、从历史记载的地理位置上推断张掖属国的设置
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年)为有效管理河西少数民族,汉武帝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张掖属国,并设都尉,其治所地在今民乐县永固城。
属国的位置在史书中记载较少,但依然可以查找,我们先从大河流域和山川走向分析:
1.《尚书·禹贡》记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从此处可以判断黑水和弱水在先秦时代并不指同一条河流,却一起汇入合黎山。因此确定弱水指今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流经合黎山谷,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注:《尚书·禹贡》创作年代先秦。
2.《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注:《淮南子》创作于西汉。
经分析,《尚书·禹贡》和《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弱水流经基本一致,确定弱水指山丹河。又“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那么穷石山便是弱水源头,即指焉支山,赤水则指今童子坝河(原童子坝河流经下游也汇入黑河)。
穷水塞:即在(山丹南边)穷石山(焉支山)之水边寨。
3.(《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至征和五年,先零豪封煎等通使匈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曰:‘汉贰师将军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间者匈奴困于西方,闻乌桓来保塞,恐兵复从东方起,数使使尉黎、危须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其计不合。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从沙阴地,出盐泽,过长坑,入穷水塞(即山丹南穷石山之水边寨),南抵属国,与先零相直。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后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藉兵,欲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
《汉书-赵充国传》中记载“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从沙阴地,出盐泽,过长坑,入穷水塞,南抵属国,与先零相直。”
那么,《汉书-赵充国传》中记载的地名极为重要,且极具参考价值,分析得出当时沙阴地是指今流沙,腾格里大沙漠的西侧的沙漠;盐泽指即休屠泽,今民勤县北以西的大盐池,是今日的雅布赖盐池;长坑指古长城的凹口;穷水塞指山丹南穷石山(焉支山)之水边寨;“南抵属国”则可以判断为属国在穷水寨南边,即过穷水寨再向西南就到属国,而永固就在穷水西南侧,于青海的先零羌隔扁堵口而望(先零指西汉时期青海一带的羌民族)。
“穷水寨南有属国”,穷水寨、属国均在祁连山北侧。为什么属国肯定不会在祁连山南侧,而只能在北侧?因为祁连山南侧在当时属于先零羌管辖,而扁都口则是河西复地通先零羌的唯一通道。穷水之南,祁连山北侧在西汉仅有永固古城一座大城池(根据遗址计算,永固城面积2.1平方公里),且月氏王庭在这里已屹立千年,其后匈奴在这里定为匈奴王城(自冒顿击败大月氏后匈奴就有两座城,匈奴东城指大单于王庭在今内蒙古;匈奴西城正指永固城)也有百年之久,而这里的其他城池属于兵营,由此证明,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年)在河西设置的张掖属国就在永固城,而绝非今日张掖市甘州区。
二、从历史记载的时间及名称上推断张掖属国的设置
甘州和张掖在同一历史时期,史书上分别记载,可以明确区分当时的张掖非甘州。
①北周静帝大象三年(年),突厥寇甘州,被元帅窦荣击败。——史书记载:《隋书·列传·卷二十一》
②隋炀帝大业元年(年),吐谷浑寇张掖,被西南道大使长孙炽击走。——史书记载:《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六》
③武德七年(年),丁酉,遣左仆射裴寂使于突厥。冬,十月,己巳,突厥寇甘州。史书记载:《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
以上三条记载,证明隋朝时期张掖与甘州并未混称。经地理位置分析,突厥在内蒙一带临甘州西,突厥入侵第一站必经甘州;吐谷浑在青海一带临张掖(永固城)南,吐谷浑入侵必出大斗拔谷,第一站必为永固城(原张掖属国,简称张掖),因此史书记载“突厥寇甘州”“吐谷浑寇张掖”没有对地名记载含糊不清,而是详细区分了当时甘州和张掖的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城池。
三、从城池规模、古城遗址推断张掖属国的设置
1.根据永固古城的遗址测量,永固古城在月氏乃至匈奴时期城池面积达2.1平方公里。通过历史分析,西汉时期的永固城繁华程度远胜于匈奴时期和月氏时期。在这里设置张掖属国是确定的。
2.霍去病西征匈奴时(公元前年),今张掖市(甘州区)的地域上在当时并无大规模的城池。而当时只有屋兰城,和觻得城。从霍去病在元狩二年夏,二次北征匈奴看出,霍去病走北线扬武觻得城,觻得城只是霍去病从北线南上攻打匈奴王城途中攻克的城池,亦或许当时觻得城根本就没有防守,只有破旧的古城和村落散居的百姓而已。屋兰城亦是小城,霍去病西击匈奴时根本没有提及,或许真的远不及觻得城值得提及。
当时的匈奴西城(永固城)迫使一代战神霍去病二次率十万兵分两路攻打,说明匈奴西王城在当时的确是匈奴在河西的战略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从城墙的残垣遗址粗略测量多年前的古城面积约2.1平方公里,规模已相当庞大。在霍去病西征匈奴后的20年后,原匈奴西城被西汉王朝设置为属国是必然无疑的,况且这里(永固城)历来是扼守若羌民族入侵西汉的咽喉(扁堵口当时称大斗拔谷),永固城当时在河西走廊的军事价值十分重要,为战略要地,张掖属国建在永固城既合乎军事理论又合乎历史规律。
或许,也有人提出问题,当时西汉王朝可能在今张掖市甘州区地域上建设新城,设置属国。但在公元前1世纪利用19年时间建设一座新城是很不容易的,加之若废弃大规模城池而取建设小城设置属国的策略是不现实的,同时违背军事、政治、经济一般理论。根据史书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公元年,朱元璋派十四子肃王朱柍驻甘州时,甘州城周长才9里30步,以最大面积计算当时甘州城面积不超过1.5平方公里,此后才又扩建。永固城在公元前年前就是甘州城在公元年城池面积的1.4倍左右,因此西汉王朝是没有理由和必要新建城池,不可能丢弃规模庞大的战略城池而在新建设的小城中设置属国。
综合分析研究,西汉时期设置的“张掖属国”正是今天的永固城,只不过在历史的演变、政权的更迭及环境的变化下,张掖这个政治中心的代名词也发生了变化。“张掖”这个名词的诞生也非出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经典,而是“猪野”的音译词,国际关系学院曾宪法先生在他的《冒顿单于传》中也已明确论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