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马当先”工艺品图片说明:村民在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做手“我在工坊做刺绣既能照顾家里,也能赚钱补贴家用,去年挣了1万元左右哩。”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做手工的村民陈迎霞说。今年35岁的陈迎霞是山丹县霍镇人,年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家里只有5亩地,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为了改善生活,丈夫去了新疆打工,她要照顾孩子和老人,不能出远门,便在附近打工,收入时多时少很不稳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县城的一家店里看到出售的精美的鞋垫等手工艺品,才知道自己喜欢的针线活也能挣钱,便萌生了以手工艺品挣钱养家的想法。年3月,她进入了余玲邑刺绣工坊。老师免费教她做手工,很快她就掌握了绣花鞋垫、龙凤拖鞋、“马当先”零件等手工艺品。“工坊做的成品按件收费,集中销售,而且不收取售卖中介费。”陈迎霞说,在工坊工作比较自由,家里和手工都能兼顾。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下,陈迎霞年顺利脱贫。“我希望自己的手艺越来越好,争取多学点刺绣技术,多卖出些产品,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陈迎霞这样表达着自己的打算。而像陈迎霞一样在这个工坊就业的村民有20多名,他们大多数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衍生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丹县积极开展“匠心传承,精准扶贫”行动,依托全县27个传习所,建立了“非遗扶贫工坊”,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山丹烙画、麦秸画、剪纸、刺绣、手工编织等传统工艺在非遗扶贫工坊的依托下,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就是其中之一。年,山丹县余玲邑工艺有限公司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山丹县千穗文化食品有限公司特色花馍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工坊、山丹县石木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木雕非遗扶贫工坊和山丹县丹美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工坊被认定为甘肃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走进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各种精美的鞋垫、拖鞋、挂件等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马当先”是用毛线编织的,流水线制作,每组人制作马的不同身体部位,陈迎霞负责编织马的头部和身子。因为造型好看,制作精美,它可是余玲邑刺绣工坊中畅销的手工艺品。年10月外观专利注册成功,今年2月获得“马当先”品牌证书。“马当先手工艺品现在的单价为元,从去年3月至今出售效益毛利10万元左右。”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杜晓丽说,工坊研发创新出多元素文化旅游产品2个系列余产品,以手工刺绣鞋垫、手工编织马当先为代表的创意产品深受大家喜爱。为了提升当地群众的手工技艺,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开办免费培训班,余玲邑非遗扶贫工坊已经举办了22场培训班,培训了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人,带动20余人自主生产设计并开发工艺品,还有部分妇女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人均每月增收近元。“利用农村贫困妇女熟能生巧的传统刺绣技艺和手工编织技能,不断壮大‘绣娘’队伍,带动产业发展,探索出‘公司+留守妇女+扶贫车间+自媒体带货’的发展模式,弘扬民间文化的同时姐妹们又赚了钱,可谓一举多得。”杜晓丽说。(经济日报记者赵梅通讯员李小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