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中有小树,绿叶满枝头。
年的1月,一个冬季里难得的好天气。一辆迎接新入职大学生的车在一条宽阔笔直的公路上穿梭而过,路过了一排排路边笔直的树木。一个年轻女孩来到事业启程的地方,甘肃省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丹公路段,脚步郑重而又虔诚地踏上这片西北的柏油热土,一颗种子不知不觉静埋土中。
“下一线”的劳动号角吹响了,穿上橘色的养护工装,她和同伴们开始了对于“黑色长链”的探索。初秋的沪霍线上万辆车流穿梭如瀑,几个“嫩头青”被撒在这黑黝黝的公路上,看着眼前天地辽阔、山川起伏,她四顾茫然,感觉有点不知所措。
第一年,她晃晃悠悠拿着灌缝枪,把路上一条直线形裂缝涂抹得歪歪扭扭、薄厚不一,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她抹掉汗水,深啃专业,在自己摸索和请教同事中摸爬滚打,终于慢慢掌握了公路的日常养护技术。
第二年,她已经成了一名合格的技术员,一次次公路养护大忙时节,她不因自己是女生而要求特殊待遇,不因自己是公路新人而放低工作标准。漫长的国道荒无人烟,生理问题成了阻碍,为了不拖后腿,她经常一天只喝几口水。这一年,她是全段在岗天数最多的职工,“小蒋师傅”成了同事们对她的亲切称呼。
第三年的春季,在公路养护“职能归位、职责落地”的号召里,她积极开展年初路况调查工作,白天在路面上跑,晚上在办公室里钻,一份厚厚的养护计划方案凝结了她和同事共同的心血,一连一个多月不曾休假的她在春节前最后一天才匆忙踏上回家的归程。
就这样,地球公转了三周,小树不知疲倦茁壮成长,从脚下这一延米的裂缝处治迈出步伐,她去到了遥远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国道界碑边,去到了冬春之交除雪车掀起的翻飞白浪中,去到地震后一束束彻夜不眠桥涵安全排查的手电光照里,也去到了每一日公路路况巡查的停驻记录里。
年轻的公路人心里渐渐明晰公路养护这个专业名词的真实涵义,在泥土的芬芳里一日日感悟公路的脉动。原来她扎根的土地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张掖市一个普通的国道旁,连接着上海和新疆霍尔果斯市的中国最长国道之一—G线。这条路上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有甜蜜的瓜果南来北往运往祖国各地,还有珍稀的矿藏源源不断输往各个岸口厂区。她的兄弟姐妹错落有致分布于G线,河北黄骅至甘肃山丹的国道,途经了内蒙古省域,路上奔波着煤田里开采出的块块“黑石”,还有一只只肉质鲜嫩的“咩咩”肥羊。
在两条国道上,小树仿佛在汽车深深的轮胎印记里看到了中国东北与西北广阔疆域紧密相连的亲密无间。公路不仅仅是这一方的土地,它牵着经济,握着发展,抱着民生,融着文化,携着期盼,四通八达,迈向未知与无穷。
她为自己是生长于西北大地公路边的一棵小树,而感到无比自豪。
老干擎天直,风霜坚劲节。
“56岁了,老薛,别那么拼命了”。这样的话一遍一遍有人在耳边提起,他不想理会,要做的事情还有好多,新接养的公路需要核定路产情况,优化组合后的养护工区人员、设备百业待兴,正是事业吃紧的时候,怎么可以停下来休息,他并不愿意给年龄设限。
听得多了,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他也会低声问自己,“我真的老了吗”?西北的公路上,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陷入深思。
过往的一幕幕在树干的年轮上留下印记,在他如铁冷肃的脸上刻下褶皱,公路是忠实的见证者,讲述着养路人的青春与成长。如果路会说话,这一段历史的倒叙一定这样讲述——
55岁,他在凌晨三点,夜最沉的时候抵抗疲惫,带领一群年轻人鏖战七夜,完成在车流量日均过万国道上的夜间路面修补工程。为了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他跪在地上测算坑槽数据;为了降低了公路养护对交通的影响,他在一步步工程进度里严格要求。白日里不能喘气休息的路,终于在这些夜晚,在这群夏季公路上身穿棉服的“夜猫子”轻柔地抚慰里发出了久违的鼾息。
43岁,他在“5.12”大地震陇南恢复重建工程里指挥公路现场施工,地震、暴洪、寒冷、繁重和疾病,一个个词语数不尽那两年修路的辛酸,“陇南、陇南,修路真难”,一夕之间头发半白。终于在满目疮痍里,他和其他张掖公路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者一起,用双手撑起了灾区群众重获坦途的希望,这片家园终于在条条公路的再次通车里迎来新生。
33岁,他成为公路养护施工队队长,从此无论酷暑严寒,河滩上筛沙的队伍里有一抹矫健的身影;翻浆的泥泞里,铁镐一下下磨烂去年的茧子;修补油路的烈日下,穿着布鞋的脚在滚烫的炒盘上一站就是一整天。他的背影挺拔在一代代“顶狂沙、斗风雪”的养路人中,同样的高大、坚毅。
时间终于回溯到20岁,他来到甘肃张掖,成为一名普通公路养路人,在工程试验员岗位上,他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窗口路建设施工现场掺配沥青渣油和控制混合料油石比,每一锅油都要严格实验,年轻的小伙子从不怕吃苦,无数次试验,无数次记录,终于喜笑颜开,得到了正确的数据。
不知不觉中,三十六年的风吹日晒、雨雪浇灌,大树的树干在变粗、根系在深入泥土,但向上生长的力量却从未削弱,身上的橘色工装从未褪色。时光故事脉脉倒叙,青山依旧初心不变。脚下的这条路从不言累,老薛想,“我怎么就老了,下一个五年我定然还在路上”。
一棵大树抖擞了枝叶,再次挺直了腰板。
望西北,一棵棵树成木、成林,守护这公路。
小树久久看着身旁的大树,下定决心,做一棵顶天立地的树。像一棵真正的西北公路边的树一样,可以涵养土壤、阻挡风沙;可以为鸟类和昆虫提供生存家园,为沿途行人带来丝丝阴凉;还可以像扎根在西北的公路人一样,用一生作诺言,践行对养护事业的不朽忠诚。
大树默默看着身边的小树,满眼青翠。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一样的懵懵懂懂、不知所措,一样的孜孜不倦、深耕学习。他愿意倾囊相授一身本领,助那枝条发芽,熙熙攘攘绿满枝头。
这是小树与大树的故事,更是无数过往时间里一代代公路人的缩影。从建国,甚至更早的更早,为了修筑一条条平坦的道路,联通一个个贫瘠的山区、乡村与荒野,西北的公路人不懈地耕耘着。他们有的倒在了修建“天堑”变坦途的途中,墓碑就是路边一棵平凡无奇的树木;有的一生默默无闻,却与公路一路同行,用葱茏华盖阴凉一片油路,而后悄然退场,只在水毁的泥泞里留下些许脚印,在风雪交加的清晨留下逆向奔赴的背影。
这样的树还有很多,他们在这块水源并不丰富的地方坚定地扎根,在自己的养路生涯里拼命茁壮过自己,经过山洪、遇过酷暑、迎过狂风、斗过暴雪,在一棵树可以倚天拔地的时候,又愿意低头为脚边的一棵小树苗掬一捧春泥,夯实那新生的根系。
无数的小树、大树和甘肃嘉峪关城墙外经年矗立,象征着甘肃交通精神的“八棵树”一起,护卫一条条通向远方的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和县乡专用道路。在“甘当铺路石、一心筑坦途”的使命担当里引航代代公路人艰苦奋斗、扎根戈壁,为广袤的黄土地增添一抹抹动人的绿意。
又一年春季,站在西北的土地上,看那树木成排、成林。那是橘色的养路工在风声猎猎里,默默守卫着祖国的一方交通事业。(甘肃省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丹公路段张佳琪)
来源:今日山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