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新年刚过,一则利好消息传遍整个民乐:经省自然资源厅核实认定,民乐县通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的.8亩耕地已报备国家耕地占补平衡系统,待入库。
而这只是民乐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笔“小账”。建设在继续、亩数在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民乐县带来的效益还在放大……
2月23日,民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连才、自然资源局局长钱雪燕、水务局局长葛永斌坐在一起,翻着不同的账本,对记者共同算起了这笔耕地账、节水账、生态账。
耕地账
在王连才看来,这.8亩,是个“小数字”却是个“大开端”,它仅是民乐县年建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时新增的耕地,却为全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谋划新增耕地创效益带来了无限可能。
王连才的账本里,记录着更多数据。年—年,全县共建成31.6万亩高标准农田,按照新增耕地率达8%—10%计算,3年间全县新增耕地粗算也在2.5万亩以上。
自年起,针对长期以来土地分散化、碎片化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民乐县积极推行以“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为主要内容的“一户一田制”,将农户闲置、碎片化的“井”字形小块田变为一户一块田、全村一大块、一企一基地的机耕大土地。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将原有的老渠道、老道路、田坎、沟槽全部整理成为耕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贫瘠老农田变成沃土新良田,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洪水镇李仁村,在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之时,惊喜地发现,全村耕地由亩增加到亩。这新增的88亩耕地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按照“村集体资产+经营主体+收益”的模式量化入股,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保障。
目前,李仁村将新增耕地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给县集华农业公司,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就在4.4万元。
钱雪燕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民乐县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届时将至少新增8万亩耕地。
节水账
身为县水务局局长,葛永斌算的是水账。
在全县目前建成的31.6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已有25.2万亩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节水可达50%。
大水漫灌每亩最多需要方水,现在仅需方水。根据测算,水肥一体化的25.2万亩土地,每年可节约万方。而节约的水,可以置换给政府,改变用水性质,汇入该县新建的金山1号水库和2号水库,用来开发戈壁农业、补足生态用水、供给工业用水。
民乐县工业园区现有家企业,之前工业用水全靠地下水。葛永斌说,随着高效节水农业形成规模,将全部采用地表节水。农业节水的“身价”将由每方0.元上涨至3.5元,万方水每年将为财政贡献万元。
届时,县上又可以将这些收益全部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资金,扩大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面积。
现代生态农业的种植面积越大,节水的收益越高,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就越快,这样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葛永斌说,“十四五”期间,只要全县能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他有就信心将其中的60万亩实现水肥一体化。
生态账
经济账可以细算,但生态这笔大账却无法估算。
水肥一体化的推广,通过“以水带肥、以肥促水、水肥耦合、高效利用”的技术路径,达到亩均节肥20%、节药30%、节本40%、节水50%,节本增效0元以上,实现每亩土地增产30%以上。
永固镇地处祁连山脚下,平均海拔2米,气候冷凉、无霜期只有天。过去靠天吃饭,90%耕地主要种植大麦、油菜,经济效益低下,土地按每亩元流转都无人问津。
年,苏彪在永固镇以每亩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种植高原夏菜,2亩土地全部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施,采用膜下滴灌,全生育期滴水8次,每亩节水方。原来需要喷洒3次农药的农作物,现在只需要在生长初期喷洒1次就够了。仅喷洒农药一项节约的人工和农资费用,每亩每年就能节约成本多元。再加上滴灌系统精准滴灌农药、肥料到作物根部,节约用肥40%,农药使用降低30%左右,降下来的成本非常可观。
同时,水肥一体化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降低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大大减少了农药在空气中的残留。
钱雪燕告诉记者,土地用水量少了,省下的水一部分用来灌溉生态林,服务城镇乡村绿化,还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进入水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用于工业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对生态修复和保护意义重大。
葛永斌调用了一组数据来佐证钱雪燕的观点:以位于民乐县工业园区的银河集团观测点来看,随着工业用水由“地下采水”转用“地表节水”,该观测点地下水位由年的.6米,上升至年的.19米。
“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地下水位三年上升40多厘米,无疑是一个奇迹。”葛永斌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