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乡村美黑河岸边气象新
——记张掖市乡村十年沧桑变迁之路
集中连片的制种玉米形成金色农田。张自荣
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
张掖海升农业公司种植的串番茄。何自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十年沧桑,十年巨变。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数据是最好的见证者。
年4月,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5个县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确定贫困村65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户5.3万人,贫困发生率5.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年,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五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摘帽退出;年,剩余3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年,剩余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至此,张掖市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5月5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报了年乡村振兴考核结果,张掖市蝉联第一名,实现全省各市州乡村振兴考核“三连冠”。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三连冠”的背后,是张掖市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的干劲、风雨兼程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是在“变”中开辟新路,在“干”中创造实绩。
近年来,张掖市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持续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广袤的乡村大地呈现出“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特色高效农业夯实发展根基
高台县东联村的红啤梨喜获丰收。张掖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民乐县扁都口美丽的自然风光。
中秋时节,高台县一万多亩露地辣椒喜获丰收。
走进高台县黑泉镇十坝村辣椒地,绿油油的枝叶间挂满了红彤彤的辣椒,村民常永建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今年我种了3亩板椒,产量大概2.5吨,能卖1.4万元。”常永建说。
近年来,十坝村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动辣椒标准化生产,所产辣椒干走俏各地,辣椒产业已经成为全村主导产业。
“今年全村种植辣椒多亩,有板椒、羊角椒、线椒,亩收入至元。”十坝村党支部书记常永畔介绍说。
在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奋进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拱棚水果采摘园,临泽小枣、各色葡萄、鸭梨、蟠桃等特色水果挂满枝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购买。
板桥镇紧扣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旅游和精品采摘体验园为目标,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着力打造集种植、品尝、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实现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有果可摘。
走进新华镇生态区美加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5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牛场,一头头打着双耳标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饲料。“这些体形健硕的和牛及安格斯牛是我们陆续引进的,目前养殖规模达到了多头,经济价值很高。”公司负责人任学远介绍说。
在大寨村九湾泉水产养殖基地,8个长方形的鱼塘清澈见底,鱼儿畅游其间,不时跃动翻腾。这里有虹鳟鱼苗4.2万尾、金樽鱼苗2万尾,正规划特色种植养殖区,建设集观光旅游、特种养殖、农家休闲、产业发展、生态康养为一体的休闲养殖观光基地,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吸引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参与发展。
走进民乐县海升二期项目种植区,一排排“黑色珍珠”挂在藤蔓上,长势喜人,这是今年海升新种植的黑番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把刚采摘下来的黑番茄运送、分拣、装袋……分工有序,有条不紊。
海升现代智能温室项目于年落户民乐,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亩,分二期实施、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两期项目年产串番茄约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
张掖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张掖市立足禀赋优势,坚持精准发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坚持“农头食尾、接二连三”方向,打造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滩设施农业3大板块,建设现代种业、奶牛肉牛、绿色蔬菜、专用马铃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功能区,构建玉米制种、奶牛肉牛、绿色蔬菜、戈壁农业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探索推行优质种植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3项改革”,持续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的“粮仓子”“菜篮子”“肉架子”“奶袋子”地位。
今年,全市农作物制种面积万亩、绿色蔬菜95万亩、中药材40.5万亩、马铃薯25万亩,新发展戈壁农业1.65万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计划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区个、总量达到个,上半年预计牛饲养量达98.8万头、出栏27.1万头,同比增长15.2%和33.6%;羊饲养量.75万只、出栏.02万只,同比增长15.2%和26.7%。
聚焦乡村建设提升宜居水平
临泽县玉米制种飞防作业。
祁连巍巍,黑河滔滔。
十年间,曾经泥泞颠簸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黛瓦白墙的新民居,飞沙走石的乱石滩变成了小桥流水的芳草园……
走进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一幢幢民居整齐排列,各类鲜花竞相开放,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打卡”。
“我们村变化非常大,农户都住上了小康房,环境特别好,游客特别多,现在的生活过得相当幸福。”南岔村村民王兵国说。
行走在甘州区靖安乡,大气简洁的徽派小院落、精致典雅的小桥流水栈道景观、古色古香的集镇街道,令人赞叹。
“年,我们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元,且全乡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靖安乡党委书记管维荣告诉记者,“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集中打造小桥流水式生态家园,为群众配齐基础设施,全镇4个居民安置点均配套了天然气、上下水、暖气管网;同时坚持见缝插绿、树随路栽、绿随水建、林随田植,乡村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张掖市按照全省“”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总体要求,探索“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模式,有序推进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市创建。持续推动25个示范乡镇、个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确保乡村建设向着群众期望的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路、水、电、气、厕、炕、通信等基础设施,张掖市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项,硬化村级道路.6公里,维修道路27.7公里,架设路灯盏,设置生命安全防护设施2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78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24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张掖市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模式,清理农村积存垃圾.3万吨,清理“三堆”4.2万多处、破棚烂圈处、残垣断壁处,整治农户庭院17.8万处,拆除破旧房屋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7.1%。
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开展清洁村庄创建争先评优,评选优秀村庄个、良好村庄个、合格村庄个,在市级预算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安排万元,分别按照6万、4万、2万元奖补,全面推动全市“清洁村庄”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取得更好成效。
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甘州区乌江镇惟妙惟肖的稻田画。甘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常住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3万人。
年,张掖市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全面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张掖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组织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测,持续跟踪低收入人口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坚决做到返贫人口动态清零;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努力使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年,争取到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19亿元,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项、兜底保障措施项,为户防贫保险参保户发放理赔金.5万元。引导2.36万脱贫人口实现返岗务工,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15.7%,高出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张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10.3%。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8.8%,农村为29.3%。
收入增加的同时,张掖市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着力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高台县黑泉镇向阳村,通村道路宽阔整洁,小康住宅白墙青瓦,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条条醒目的村规民约。前两年,村里通过会议协商、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张贴到家家户户。“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大家办事都有规矩了,环境也干净整洁了。”对于村规民约带来的变化,村民葛增万深有感触。
在高台县骆驼城镇梧桐村,裴延孝老人53年如一日照顾着自己失明的哥哥。今年,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把哥哥送到了敬老院。看到敬老院里护理人员为老人来回奔忙的情景后,裴延孝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他欣慰地说,“看着这些年轻人践行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很放心、很踏实。”
近年来,高台县累计评选“五星文明户”1.29万户,县级及以上各类道德典型人次,41人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甘肃好人”“中国好人”称号。目前,全县注册成立志愿服务队支,志愿者达1.59万人。
张掖市还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开展以土地、宅基地、资金、劳力入股等各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培育了临泽县南台村“三变”+乡村旅游、甘州区前进村“三变”+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高台县东联村“三变”+股份经济合作社等示范典型。目前全市已有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
此外,探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针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对接无主体、经营运作无平台的难题,选择较为成熟的试点村,采取引入投资主体、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吸引村民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村级公司,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