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我突然收到一个远房哥哥的来信。

“你有励志的电子书吗?”

“给我发几本,我也学习一下。”

我很惊讶,他为什么要问我要书?

的确,这段时间因为经常在朋友圈打卡读书,也有很多朋友问我书名。但真没有直接问我要书的,而且还是电子书。

当然,励志类的书范畴太大了,我需要他细分一下,究竟是想看哪个方面。

我问:“你想看什么样的电子书呢?”

他说:“我现在就是看书静不下心,看个几分钟就坚持不下去,总提不起兴趣。你给指点一下,看什么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才明白,我的哥哥他想要书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励志,而是要解决自己看不下去书这个问题。

我接着问:“你看的是什么书?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他说:“精力管理。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实在太快了,我到现在一事无成,有点危机感,所以要狠心学习一下,要改变一下自己。”

“这本书买来半年了,可才看了一半。”

他想着纸质书看不下去,换成电子书会不会好一些。

我判断,看不下去书,没兴趣看书,跟书籍的类型是纸质或电子根本无关,根本原因还是自己不喜欢。

他说:“有时候看电子书小说时,倒是挺喜欢的。”

这一句话更是印证了我刚才的判断。不是自己看书慢,也不是纸质书不方便,究竟还是对看的这本书不喜欢。

我继续问我自己:“哥哥他明明很需要,却为什么偏偏不喜欢呢?”。

我想明白了,我的哥哥不喜欢看书的原因是知识断层。

01

比起没兴趣看书,更可怕的是知识断层

远房哥哥来自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的一个小村庄里。

他成家比较早,有两个孩子,所以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打工,这样的经历已经有十几年了。

打工有什么特点?依靠体力劳动赚取收入。

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用进废退”,在某些情况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比如在我哥哥的身上。

他长期依靠体力劳动体现自己的价值,又深处一个周边大多数人都靠体力劳动来赚取金钱的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势必每天的生活就是早出晚归,带孩子,玩手机,睡觉。

没有人可以一起谈理想,没有人可以一起谈读书,没有人一起畅聊心得体会。更没有人告诉你,放下手机,开始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长此以往,脑力劳动的功能就会逐渐退化。造成的结果就是,我的哥哥现有的知识体系有可能已经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了。

最近刚好看到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的一项研究,互联网世界将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带上了一个从所未有的高度。

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20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20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而进入21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

我哥哥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学习意识,长期以打工的心态和体力劳动的形式来赚取收入,那么脑海当中存有的一二十年前的知识,势必不能很快的来解释现有的最新知识。

也就是说,知识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你无法很快地解释出现在你眼前的文字,自然读书会显得很吃力。

如果这么说还不是很好理解,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

你坐上穿梭机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了唐朝,你告诉街头的那些老祖先们:“你们干嘛要骑马,为啥不现在就开始研发汽车呀?这样几百年后,第一制造大国可就是咱们中国了。”

这么想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这里就出现了知识断层的情况。首先,老祖先们没有经历过从唐朝到21世纪这期间的信息浪潮;其次,以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基础理论,根本无法撬动这样一个自动化的机器新时代。

所以,无论你再浪费口舌,他们对你所说的“汽车”根本不感兴趣,更不可能喜欢。

没有兴趣看书,坚持不下去,可能的原因之一,知识发生了断层,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02

看书也有方法,兴趣不是与生俱来

既然知道了不喜欢读书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知识发生了断层,那还有其他原因吗?

有,没兴趣读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获得即时的正向反馈。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大家普遍认为兴趣就和天赋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排除每个人性格这一内在因素,我认为兴趣是可以经过后天而培养的。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兴趣,只不过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因为好奇而接触以后,获得了即时的正向反馈,而坚持了很多年的结果而已。

想象一下,当你刚刚出生的时候,对这个世界毫无意识,你的大脑一定是一片空白。没有人能够记得自己出生那天的模样、时间,周围都有谁。都是父母在你长大之后有意识时才告诉你。

渐渐的,你终于会说话,又会走路了。妈妈牵着你的小手去逛街,突然有一天,你被路上传来的美妙动听的声音所吸引。走近一看,是一家琴行里传出来的钢琴声,你的好奇心驱使你想要学习弹钢琴。

兴趣的萌芽是三分钟热度。在你的百般撒娇之下,妈妈同意给你买一架钢琴。但是你练习了一两个星期,发现很枯燥无聊,转眼又跟家人说,我不想学钢琴了,我想去学画画。

原因是什么?因为你发现自己学习前两个星期所弹出的声音跟它最先吸引到你时,所听到的那个声音差距太大,明明那么好听,为什么我现在的练习却那么无聊?钢琴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你的预期。

那个时候的你,还不知道,所有美好的结果都需要基本功。这个时候,如果你的老师或家人在三分钟热度以后得这段时间里,即时地给你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以及物质奖励,把这段无聊难熬的练习期度过。我相信你也有很大可能性可以坚持下去,并最终获得成果。

所以,我们的兴趣由一个小小的好奇心产生,又被无聊枯燥的打地基阶段产生的种种困难和挫败感而消磨。

这么来说,根本原因不在于没有兴趣,而在于遇到了困难,产生了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没有人会对自己经常失败,或者得不到他人赞美的事情感兴趣。

03

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

如果以这样的逻辑来解释,产生感兴趣的关键要素就集中在了如何击退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击退,就要先了解挫败感和消极情绪是如何形成的?

复杂性地、科学地人体生理原因我解释不出来,但一些表象的原因我还是能够说出。

我们所做的事情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或者制定了偏离自己能力的远大目标,当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就产生了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就比方说学英语,有的人能够随着每天不断地学习,越来越爱上它,有的人却越学越讨厌,这是为什么?

那个越学越爱的人采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某些途径,他感受到了自己每天的进步,因而内心非常欣喜,自然有更大的动力和兴趣学习英语。

越学越讨厌的人采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比如背单词,死记硬背。结果花了一两个小时背诵的单词,一个星期以后又全部忘光。

于是开始质疑自己,我怎么这么无能?是不是我不适合学英语?久而久之,每多学一天,就对英语多丧失一分兴趣,这种负性的能量积累到最后,就不得不放弃。

有的人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阅读的目标,打算培养起自己读书的兴趣,每天读页。每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而除去睡觉工作只剩下16小时,留给自己过业余生活的时间只有8小时,这8小时可能还包括你洗漱吃饭,跟朋友聚会,加班等等的时间花费,有一些事件自己无法控制。

结果前3天读页书的目标每天都没有达成,你又开始怀疑自己了,为什么自己这么失败,连读书这样一个小目标都完不成?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对于当下的你来说,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规划能力,这页书已经是一个偏离自己的大目标了。

如果一开始,你给自己规定每天只读10页书,不管时间安排是如何,只要完成10页的目标,马上停止,有多余时间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多读几页,然后逐渐地增加,最后就能达到一个理想的阅读状态,你对读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所以,你如果没有兴趣看书,可能的原因是知识发生了断层,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刻意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当你想要培养自己的一门兴趣时,你可以

1.让你的家人朋友多多地给你即时的鼓励,

2.学会分解自己的目标,将他们变成自己成长之路上一个个小的里程碑,

这样兴趣就比较容易建成了。

以上内容不一定对,但都是自己亲身经历总结而来,希望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

有了兴趣以后,明天我将更新高效阅读都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