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春天撒种种千顷,汗水殷殷万仞情。又到一年春耕时,一则与我区“土特产”有关的好消息为塞上的春天增添了些许生机。
据报道,包括麻黄山杏子在内的西吉芹菜、同心县西瓜、青铜峡糯玉米、下马关平菇、海原红葱等10个农产品于近日入选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至目前,宁夏共有5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这条消息,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小小“土特产”,内藏“大乾坤”。就像盐池县麻黄山乡杨沙沟村种植大接杏的带头人杨政国所说,去年还没到成熟季节,村里很多种植户的杏子就被预订完了。在得知家乡的杏子拿了“全国大奖”后,他满脸笑意。昔日旱塬麻黄山乡,如今用1.5万亩杏树扮靓乡村,撑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是衡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成色最重要的指标。这也就意味着,做好新时代“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区各地扎实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以“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响品牌”为导向,各类“土特产”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闯入市场,不断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以节节攀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正徐徐铺展。
但我们也要看到,乡村产业振兴,“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要想做活做精这篇文章,就要在彰显特色上下足功夫。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各地资源禀赋各有不同,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的独特物产。如何把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特色优势,已经成为新时代各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对我区而言,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也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品种。近年来,随着枸杞、滩羊、马铃薯、黄牛肉等“土特产”在不断提质升级中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市场,一点一点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我们也有了做足做活“土特产”的信心和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基于一方水土、一方特色,挖掘本地优势、开发乡土资源、彰显文化特色,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善于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不断拓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农文旅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宁夏,让更多的农民口袋富起来、乡村靓起来、农业强起来。
时值早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让我们从春天出发,锚定中央一号文件,真抓实干、拼搏奋进、精准发力,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继续做好新时代“土特产”文章,促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擦亮“葡萄酒之都”“枸杞之乡”“高端奶之乡”“滩羊之乡”等名片,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金钥匙”,持续巩固提升农业发展的好势头,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推动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尉迟天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