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一园二核四片区”的发展布局,深挖县域资源优势和乡村文化内涵,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抓产业定位,全方位规划。以《山丹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编制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与改造规划、赐儿山风景区总体概念性规划等15个乡村旅游规划;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印发了《山丹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山丹县全域旅游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张掖市开展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山丹县工作方案》等文件,力争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交通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导览标识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改扩建旅游厕所座。

抓项目建设,全景式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焉支山、山丹马场“双核”带动作用,以点连线、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实施“周末乡村旅游”工程,推出品乡村风情、赏田园风光、尝农家饭菜、采有机果蔬、购绿色产品、住特色民宿系列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着力抓好四坝村“锦绣田园”、高庙村“乡村记忆”、中河村“焉支花谷”、双桥村“如意花海田园综合片区”等示范点建设,丰富游览、休闲、观光项目,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医药康养体验、花海田园乡村振兴示范、民俗康养休憩和花卉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布局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提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耕农事,让美丽乡村成为我县乡村振兴和绿色经济的新引擎。

抓品牌打造,全方位宣传。立足节会节庆日,举办“二月二”“四月四”“六月六”祁店冬至等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实现以活动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依托新山丹、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制作推送乡村旅游和特色美食短视频多个。邀请中新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对乡村旅游、山丹美食和大型旅游节会进行专题采访,制作播出《美丽山丹》《彩虹张掖五彩山丹》《行摄山丹》《祁连山下》和《山丹乡村旅游》等专题片,配合拍摄《河西走廊》《一个都不能少》《浴血誓言》等20多部影视作品、纪录片、综艺节目,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通过网络直播、展会、影视植入达人踩线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开展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山丹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多业态培育,全产业融合。紧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借助省级乡村整乡推进行动,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为主题,我县先后成立了山丹县荣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丹县锦绣田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山丹县国康农牧专业合作社、山丹县石硖封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19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专业旅游村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1家、中国历史古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深挖民俗文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建成以民俗文化展览馆、乡村民宿等为主的高庙乡村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推出“罐罐席”“山丹馍馍”等特色美食小吃。同时,采取“非遗+扶贫”工作模式,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依托剪纸、烙画、麦秆画等9个非遗工作室,持续加大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力度,举办以山丹烙画、山丹剪纸、山丹花馍等手工制作为主的培训班6场次、技能大赛1场次,培训劳动力40余人次,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多人。并充分利用大型节会赛事活动的知名度,开展剪纸、烙画、麦秆画、木雕等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增添节日氛围的同时更好的扩大和拉动了文化旅游消费。

抓服务提升,全要素保障。近年来,通过举办乡村旅游、宾馆饭店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班、餐饮服务行业技能大赛等,积极鼓励返乡人员创办农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强化经营管理及从业人员服务理念,提升规范服务水平,乡村旅游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我县组织参加各类文旅技能培训班44期、技能大赛5次,参培参赛余人次。同时,常态化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文旅执法和安全生产检查,加大星级酒店、农家乐餐饮安全及服务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乡村旅游市场秩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马晓霞魏奎德)

来源:山丹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陆泊涵

审核:屈正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