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壮丽的山川景色、醇厚浓郁的民俗文化......为山丹这座小城增添了无限魅力。今年以来,山丹县以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为抓手,统筹全域旅游发展,整合旅游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旅+消费”核心引擎,不断提升山丹旅游形象,持续擦亮“五彩山丹丝路马都”亮丽名片,对标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目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精心打造“芦笋庄园”“焉支花谷”“土豆驿站”3个主题庄园,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有效推动“农业+文旅”深度融合,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助推,以生态为保障,坚定不移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以“旅游+”多元融合业态,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初秋时节,金风送爽。在山丹马场,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绵延到群山深处,奔驰的马儿和蓝天白云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如锦似绣的风景画。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欣赏草原美景、拍照留念,休闲娱乐,伴随着徐徐清风,草原上的自由气息浸润了每一个人。

“没来甘肃之前,只听闻有兰州牛肉面。来了之后觉得这里地大物博,风景特别美,随手一拍就可以出大片,整体的人文特别好,人特别的淳朴。”北京游客徐莉莉感慨道。

从山丹军马场路过途中,群山绵延,绿意盎然,农房栋栋。高庙村依托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风格,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为主题,致力于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乡村记忆—农耕馆”“乡村客栈—农家炕”“乡村味道—罐罐席”品牌。徜徉于这里,近距离观看旧时农家簸箕土灶等生产生活物件,品尝旧时农家待客罐罐席,在农耕馆参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北方农业农耕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农业活动和农民生活,或者住一住农家小院……浓浓的“乡村味道”,唤起了许多游客久违的“乡愁”。

李桥乡副乡长何如荣告诉记者:“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还让村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想方设法挖掘当地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历史民俗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加速延伸。”

在守住乡愁的同时,山丹县还农文旅融合为主抓手,高标准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生态农业为内涵、旅游观光为主题的3个“主题庄园”。沙沙摇曳的青绿密林,蜿蜒曲折的石板路,涓涓细流......土豆驿站将生态和时尚结合起来,培植了草坪,引入了小溪流。每到周末,不少市民携家带口、呼朋唤友齐聚这里,赏美景、吃烧烤,享受惬意假期。转看焉支花谷,各色野花开满山坡,远处一丛,近处一簇,山谷间,蓝天白云,花朵随风姿摇曳,供你驻足欣赏这种“野性”之美。大马营镇依托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守住了绿水青山。和大马营镇一样,位奇镇立足十里堡村禀赋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近郊欢乐餐饮新经济、芦笋特色农业示范点”设计立意,打造了一个“农业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的芦笋庄园。随着更多“好风景”的“盖头”被一一揭开,再加上交通、接待等旅游要素的持续完善,“好风景”被串成“好风光”,村民们真正吃上了“旅游饭”,勾勒出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

“我县依托S线,秀美的风光、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推出8条精品旅游路线,用好‘丝路马都·五彩山丹’品牌,把‘诗与远方’和‘乡情乡愁’完美融合。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了乡愁,守住了青山绿水,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山丹县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县文体广旅局负责人说。

微风落日的傍晚,漫步焉支巷子,灯火交错,人声喧喧,烟火气袅袅升腾,从地摊到门店,从美景到美食,从观光到购物……每一幅流动的夜市风景,都是经济发展的朝气和活力。王国光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自焉支巷子开业以来,常常用镜头定格美好。王国光说:“这里非常热闹的,经营业态也比较丰富,玩的、吃的都有,在市井烟火的日常里,又能看到不一样的山丹模样。”

今年以来,山丹县立足“一园二核四片区”布局,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5个主题研学培训产品、8条精品旅游路线。全面接管运营山丹马场一场景区,高庙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园、焉支巷子、仙提书院等建成投用,焉支山景区改造提升等重点文旅项目蓄势赋能。成立文创产品研发、历史文化研创、特色美食开发3个专班、设计文创产品多件,推出特色美食菜品种,承办炒拨拉美食节等文体旅活动多场次,开展系列促销费活动多场次,上半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山丹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记者:拜占红马玉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90.html